檀香历代本草汇言
檀香 檀香(白檀香旃檀真檀) 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干燥木质心材。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东南亚、印度、澳洲、非洲产量最多。原植物为半寄生性树种,喜热带、亚热带气候,耐冷、喜光、不耐荫蔽,较耐干旱,忌积水。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效理气调中、散寒止痛。临床用名有檀香、白檀香。 《本草拾遗》:主心腹霍乱,中恶,鬼气,杀虫。 《日华子本草》:热,无毒。治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热。无毒。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通行阳明经药。 《本草》云∶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鬼气,杀虫。又云∶治肾气诸痛,腹痛,消热肿。 《东垣》云∶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将以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药。 《珍》云∶主心腹,霍乱中恶;引胃气上升,进食。 《本草发挥》:洁古云:阳中微阴。主心腹霍乱中恶,引胃气上升,进饮食。 《本草纲目》:白檀辛温,气分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大业录》:隋有寿弹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噎膈吐食。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 《本草经疏》:《本经》无正文。弘景云:白檀,消热肿。藏器:主心腹霍乱,中恶鬼气,杀虫。日华子云: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傅外肾,并腰肾痛处。详其所主诸证,亦是芬芳升发,澼恶散作冷之药也。今人多供燃热。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阳中微阴。无毒。产南海昆仑,及江淮河朔。专入肺肾脏,通行阳明经。醋摩敷恶毒止疼,水煎升胃气进食。腹痛霍乱可却,中恶鬼气能驱。又紫真檀香,主恶毒风毒。降真香,烟直上天;召鹤成群,盘旋于上。主天行时疫狂热,驱宅舍怪异乡声。小儿佩之,辟恶邪气。 (谟)按∶东垣云∶檀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于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并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剂也。 《景岳全书》:味辛,气温。能散风热,辟秽恶邪气,消肿毒,逐鬼魅。煎服之可散冷气,止心腹疼痛,定霍乱,和胃气,开噎膈,止呕吐,进饮食。又治面生黑子,每晚以热水洗拭,磨汁涂之甚良。 《本草易读》:辛,温,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消风热肿毒,除噎膈吐食。止心腹腰肾之痛,杀鬼恶虫消面。 《本草备要》:宣,理气。 辛,温。调脾肺,利胸膈,去邪恶,能引胃气上升,进饮食,为理气要药(《内典》曰∶旃檀涂身,能除热恼。昂按∶《内典》欲念,亦称热恼。盖诸香多助淫火,惟檀香不然,故释氏焚之。道书又以檀为浴香,不可以供上真) 《本经逢原》:白檀辛温,气分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平,血分药也,力能和营气,而消肿毒,疗金疮,各有攸宜。 《本草求真》:[批]逐冷除郁,以引胃气上行。 白檀香专入肺、胃、脾,兼入肾。气味辛温,熏之清爽可爱。形容殆尽。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力并上行。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力主外散。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时珍曰:《楞严经》云,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今西南诸番酋,皆用诸香涂身,取此义也。《杜宝大业录》云:隋有寿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也。道书谓之浴香,不可烧供上真。但此动火耗气,阴虚火盛者切忌。 《本草从新》:宣、理气。辛温。调脾肺。利胸膈。疗噎膈之吐。止心腹之疼。辟鬼杀虫。开胃进食。(能引胃气上升。) 《得配本草》:忌火。辛,温。入手太阴经气分。辟邪去恶。除心痛,止霍乱,散冷积,解结气。夏月囊香,可辟臭气。 白旃檀,调卫利膈。紫檀,和营消肿。痈溃、阴虚俱禁用。 《本草害利》: 〔害〕辛温,散气之品。病属气血虚,而内热者忌之。时医多以香附同用,治女子一切气病。然有虚实寒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虚气热气,用之贻害。故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利〕入肺、脾、胃、膀胱,通温三焦,辛温芳馥,下气温中,治膀胱冷气攻冲,胸腹积停为痛,天行疫瘴,鬼犯虫伤。 〔修治〕八月采,根有车毂纹,形如连珠,天台者香白,不及南海之力大,酒浸一宿炒,亦有煅研用者。 《本草择要纲目》: 辛温无毒。阳中微阴。入手太阴足少阴。通行阳明之经也。 消风热肿毒。治中恶鬼气。杀虫。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水磨涂外肾并腰肾痛处。冷气。引胃气上升进饮食。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白旃檀调气。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辅以葛根缩砂益智豆蔻。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为理气之要药也。楞严经云。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故西南诸番。皆用诸香涂身。取此义也。隋有寿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道书檀香谓之浴香。不可烧供上真。 咸寒无毒。 摩涂恶毒风毒。刮末敷金枪止血止痛疗淋。醋磨敷一切卒肿。其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本草便读》:气香无毒。辛温入肺胃之经。质燥有功。宣发理上中之气。或除邪而辟恶。或畅膈以宽胸。(檀香出南番诸国。中土所出之檀。树虽相类。但不香耳。味辛而温。气香色白。入肺胃上焦气分。专理上焦一切滞气逆气。至其和中进食。辟鬼除邪等治。皆辛温芳香之力耳。) 《本草撮要》:味辛温。入手太阴足少阴手足阳明经。功专调脾肺。利胸膈。去邪恶。能引胃气上升。进饮食。得丹参、砂仁治妇女心腹诸痛。 《玉楸药解》: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太阴肺经。治心腹疼痛,消瘕疝凝结。 白檀香辛温疏利,破郁消满,亦治吐胀呕泄之证,磨涂面上黑痣。 紫檀香破瘀消肿,止金疮血漏,煎饮磨涂最良。 《饮片新参》: 形色:色黄,多皱纹。 性味:苦香平。 功能:和肝胃,理气解郁,止痛。 分量:六分至一钱半。 用法:生用。 禁忌:阴虚内热者勿用。 《本草分经》:白檀香辛,温。利气,调脾肺,利胸膈,兼引胃气上升。紫檀香咸,平。入血分。和血止血消肿毒。 《中药大辞典》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全年可采。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制造檀香器具时,剩下的碎材,亦可利用)。 野生或栽培。分布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中药大辞典》 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1.α-檀香醇和β-檀香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作尿道消毒剂,治疗白浊等症。 2.檀香还可用于制作香料、肥皂等洗涤剂。 (整理/史珂玉)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gj/8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沉檀龙麝中国的四大名香
- 下一篇文章: 推荐丨七脉轮魔法疗愈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