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莫言的一个小迷弟,本身就有很强的名人效应。名人之所以为名人,除了明星戏子外,有一类人凭借本事硬生生的被我知道了名字,与宣传无关,和功绩挂钩,比如袁隆平,钟南山,张富清。莫言也是一个,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可谓石破天惊,乍起一声春雷。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百年之问,我们中国文学什么时候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做到了,得诺奖前的莫言确实是寂寂无名,但是得诺奖后全国人都知道了莫言,莫言身上大师气质很浓厚,有种很重的乡村气息,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真实,善良,踏实,朴素,勤奋,天马行空的人。一位大师,百年以后,人们一直都会记得,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百年间,中华民族文学界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鲁迅,老舍,巴金都是距离诺奖最近的人,但是都没有捧起来诺奖。莫言做到了。贾平凹曾经这样评价莫言,莫言先生就像中国作家村村口的那棵树,一直指引着我们回家的方向。莫言也评价贾平凹,中国文学如果离开了贾平凹,那是不可想象的。可谓惺惺相惜。莫言说,我为什么开始写小说,因为小的时候我听人说,作家可以每天吃饺子,我心想,如果能每天都吃上饺子,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所以就立志做一个作家。听起来让人觉得有趣,莫言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我读的莫言第一篇小说是透明的胡萝卜,小说以第三人称对黑娃悲惨的命运轻轻诉说,莫言是一个有深度的作家,他的写作风格不同于余华,余华废话不多,喜欢切开人心灵的痛处,让人变得沉默,甚至是哭泣。莫言的小说废话较多,原谅我用这样的话语,我相信管先生也会认可我的评价。我对于余华的评价一向都很高,这不奇怪。但是也不妨碍我对莫言的喜欢。读完透明的胡萝卜,开始读莫言的名小说,丰乳肥臀,蛙,檀香刑,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酒国,四十一炮,师傅越来越幽默了,还有一些短篇,有一些我记得情节忘记名字了。但是我很喜欢莫言的短篇,莫言的短篇小说,短小精悍,立意很深,发人深省。莫言的长篇我也很喜欢,莫言喜欢天马行空的讲故事,但是我又不是都喜欢,其中,丰乳肥臀和檀香刑我最喜欢,蛙写的最好,成就最高。在近期,准备重温莫言先生的小说,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也是一个喜欢胡说八道的人,喜欢自嘲,特别是在生死疲劳里,把自己写成了一个只会流鼻涕,喜欢装二狗子的人。我以为喜欢自嘲的人都是谦虚的人,这类人都是大师。我喜欢莫言谦虚的态度,从不标榜自己,在千万个场合都说过,表达了对于杨振宁的推崇,也指出自己的文学不适合青少年读,其中脏话连篇,污秽不堪。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文学标准,所以不足为人道也。读历史书多一些,读文学书又实在太少,涉猎不广泛,也不系统,西读一点,东读一点,没有形成势。我喜欢汪曾祺的受戒,喜欢阿成的棋王,喜欢贾平凹的废都,喜欢陈忠实我的母亲,喜欢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喜欢胜天半子,喜欢林海音的窃读记,喜欢余华的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特别是在细雨中呼喊(在某一个视频吓还评论过,不读这本书不懂余华),喜欢陈忠实的白鹿原,喜欢平凡的世界,人生,特别是一些高中读过我东西,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我喜欢曹操,喜欢嬴政,喜欢朱元璋,喜欢张居正,喜欢王安石,喜欢苏轼,喜欢嘉靖,喜欢康熙,喜欢雍正,喜欢刘邦,喜欢孙权,喜欢李白,喜欢朱棣,喜欢李鸿章,喜欢邓,喜欢毛,崇敬一些战神军神,崇敬曾国藩文天祥谭嗣同岳飞关羽,历史上人物众多,我又是一个偏执孤傲的人,其余大多数那些许许多多的人,实在是不足为人道也,也不值得我喜欢。我喜欢历史是因为历史从来都是公正的,读史让人精炼自我,那些失败的人没有资格被评说和喜欢,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不会因为某人而停留,但是总有一些人,青史留名。陈友谅,瓦岗山英雄,义和团,太平天国,蒋某,实在不足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请原谅我的傲气,毕竟人各有志,不可强求。跑偏了,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歌颂莫言,莫先生给中国文学长了脸,中国人也能写出批判性的好文章。愿莫言更好,愿我更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gj/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