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孙中山国父尊称的由来
孙中山一生波澜壮阔,在革命的惊涛骇浪中,他得到了一些尊称和绰号。 如“反清英雄”、“孙大炮”、“孙总理”、“孙大总统”。 孙中山 但这其中的尊称都无法彰显孙中山一生的历史功绩,唯一一个尊称最能显示他的历史地位,那就是“国父”。 提到“国父”唯有孙中山,正因此宋庆龄被称为“国母”。 但“国父”的尊称又是如何来的呢? 其实,孙中山“国父”的称号却不仅仅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而且还得到了官方认可,是有法可依的。 那么孙中山“国父”的尊号是何时得到官方认可的呢? 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 孙中山,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永宁乡大宇都村(今中山市翠享镇翠享村)。 虽然如今人们对孙中山的生辰已经很熟悉了,但当时孙中山在世时,世人并不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每有人问起他的生日时,他避而不答,而实在问得紧了,孙中山总是笑着说:“我不说给你们知道,但到了那日,我必请你们吃饭。” 但实际上,孙中山出于各种应酬,每年请客吃饭的时候也不在少数,并非只有一次,因此他的生日并不能确定。 年孙中山 孙中山为何不愿说出自己的生日呢?因为他将自己毕生的所有心血都用于革命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 有一次,孙中山在美国为革命筹集资金,有一个侨民又问起他的生日。孙中山回答:“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革命成功了,天天都是生日。” 不仅如此,关于孙中山的生日还有一段轶事。中山大学在解放前都以11月11日作为校庆日,解放后将校庆日修正为11月12日。 这是为何呢? 众所周知,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当时筹委会在学校成立时,想以孙中山的生日作为校庆日,然而谁也不知道孙中山先生的生日是哪天? 就在筹委会发愁时,有人亲眼看见孙中山在11月11日请过几位老朋友吃饭,便以为这一天就是他的生日,故长期以来中山大学都以11月11日作为校庆日。 弃医干革命 孙中山自幼家贫,6岁时便开始上山割草、拾柴、喂猪。家中仅有茅屋一间,十多岁才穿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双鞋子。 但孙中山10岁那年得到了上学的机会,虽然只是村里的私塾,然孙中山学习刻苦用功。 但对孙中山而言,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他13岁那年。 孙中山胞兄孙眉 年,母亲思念远在美国檀香山的长子孙眉,孙眉也邀请母亲前去静养。此时孙中山很想同母亲一起去,以增长见识。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同意。 于是,这一年孙中山同母亲一同去了美国檀香山,投奔大哥孙眉。 檀香山是华人聚集地,在这里,孙中山受到了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他的思想受到了很大触动。 他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满清皇帝自命天子?而我们是天子脚下蚁虫?这样对吗?” 年,留学4年的孙中山回国了。这时的孙中山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农家少年,而是具备西方一些政治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人。 回到家乡的孙中山发现翠享村还是那个旧模样,官吏横行,民不聊生。看到这些,孙中山自然愤愤不平。 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件“出格”的事。有一天,他叫了几个小伙伴去庙中转悠。看到很多农民跪在地上对着神像烧香膜拜。 这时,孙中山“腾”地跳上供桌,对着面前的神像用力一击,神像的手指和身体分了家。现场的人都惊呆了,而孙中山却拿起神像的断指说:“看你这样威风,现在又奈我何!” 并对众人说:“你们看,这就是所谓能保护乡民的神灵,我打断了它的手指,它还照样对着我傻笑,这种神灵有什么可以相信的!”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孙中山的父亲赔了10两银子,修复神像,并赔礼道歉,而孙中山被赶出了村子。 孙中山被赶出家乡后,他只能外出求学,在香港,他完成了高中学业。 在香港完成高中学业后,孙中山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其实,对于将来的职业,孙中山早已经思考过,有人告诉他:“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对于这句话,孙中山虽然不完全认可,但他还是选择了学医。 年,孙医院附属学校学医。一年后转入香港丽雅英文医学院。 此时,孙中山虽然学的是医学,但他却关心的是国家大事。 但五年之后,孙中山仍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取得了行医资格证。香港总督推荐他到李鸿章创办西医学校任教。 李鸿章已经答应,但在两广总督衙门受到多般刁难,非让孙中山填写祖上三代的履历表。 孙中山本来就对清政府非常失望,哪能受得了这般窝囊气,他一气之下离开广州,返回了香港。这件事无疑增加了孙中山对清政府的愤怒。 医院行医,并开设药房。因为医术高超,在澳门医界名声大振,看病者多是慕名而来,年收入超过1万多元。 但就在这时,孙中山却将重心转向了革命,他心中的革命火种并未因为在医学上所取得的成绩而有所改变。 李鸿章 年,孙中山关停了药房,上书李鸿章,阐述了自己的实业救国思想。但并未得到李鸿章的回应,上书失败。 这意味着孙中山和平救国的方略失败。 于是,孙中山决定以武力的方式推翻清政府,以实现救国的目的。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这时孙中山的救国理念已经不仅仅是推翻清政府了。 兴中会的宗旨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这也意味着孙中山彻底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已彻底脱离了医生的职业。 当之无愧的国父 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但这是兴中会成立后,第一次打响了武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 此后,孙中山开始了海外流亡生活,但革命的脚步并未停止。 年,孙中山与黄兴在日本共同创建同盟会。 孙中山与日本友人 此后,孙中山首次公开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再次失败,黄花岗留下了72烈士。但随后的武昌起义终于成功,拉开了了清政府灭亡的序幕。 年,清帝退位,清政府灭亡。 孙中山的初步革命理想终于实现,但革命仍然没有成功。 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提出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 就在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逝世前,孙中山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千古绝唱。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世人皆是有目共睹的,获得“国父”的尊称更是实至名归。 第一次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是在年的广州市国民党青年党员大会上,曾有此建议。 而第二次是在孙中山的公祭大会上,日本华侨在祭坛上挂着孙中山遗像,左右挽联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横批:“于戏国父”。 年,蒋介石第三次公开提出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孙中山与蒋介石 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后,一周内北京即有74万人吊唁,而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皆有吊唁活动,人数则不计其数。 可见孙中山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尊称孙中山为“国父”,皆是发自内心的。 其实,孙中山的“国父”尊称得到官方认可是在年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上。 这年4月1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正式尊崇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从此,孙中山就有“国父”的尊称,因此宋庆龄就有了“国母”的尊称。 毛主席和宋庆龄握手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孙中山的“国父”尊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孙中山的历史地位依然得到了确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13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檀香紫檀已濒,违规进口也要查
- 下一篇文章: 文玩浅谈檀香老山檀是否需要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