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玩科普文上篇沉香老山檀
接上篇海南黄花梨进阶—光源与底色 这篇是大型科普系列上篇。 此文涉及到海黄、越黄、紫檀、沉香、阴沉楠五大木种以及加工工艺、价位区间等相关内容,对大部分玩家有参考借鉴的价值,篇幅较长,分上下两篇。 本篇的篇幅极长,约字,配图大几十张,约需阅读十多分钟。 我在知乎建了个圈子—木头人的文玩圈 知乎搜索—即可加入 公开鉴定、交流、案例实时分享以及各种晒宝都在这儿,一起来玩儿呗~ 这篇文章能成文实属巧合,起因是某日我答一题,大意是问某网店卖的沉香是否是真沉香,两千块钱左右的手串值得买么? 我扫了一眼底下的答案。 基本都是一个论调:沉香都是非常非常昂贵的,这个价格是不可能有的,有也是人工种植的沉香或者假货,天然沉香都是动辄万八千一克的… 我答:不评价人家的东西,两千左右是有天然沉香的,底下的答案绝大多数都是不懂装懂的,瞎扯淡,详见图。 本来到这也就算完,也没有底下的更新分割线。 但剧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我也不是太理解为什么他会如此底气十足义愤填膺的冲上来… 但我理不理解无所谓,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借此机会让大家明白更多的基础知识。 我们按图片内容一点点讲。 一、这是给我评论的人写的回答 1、X宝本来就抽成多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反正我七年来没被抽过半毛钱… 应该是我太弱,人瞧不上我… 2、五六千运气好能遇上人工结香的……基本都在小圈子流传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没良心”的核心论点… 其实不止是他,现在好像很多人有这个想法,觉得天然沉香都是天价… 不知从何而起,但我希望到我这儿能摁住。 所以,篇幅会长一点。 人工结香和天然沉香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此项为鉴定沉香中难度最低的项目,因其在品相上的表现十分显著,合格的从业者或老玩家基本都能做到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仅凭图片即可辨别是天然沉香还是人工种植沉香的手串。 人工沉香如何结香,品相如何,如何做色,可见文章 从头说起系列终章-什么是沉香 一般来说,人工沉香因其年份较短,树龄十年开始进行人工结香,人工结香三到五年即开始取香,个别时间稍长,但实际结香时间对比野生沉香还是太短,三五年和三五十年比,差距太大,故其相较野生香必然是克重小,油脂含量低。 油脂含量低,韧皮部难以体现油脂,故几无油线或油线极浅,整体品相太差,所以基本都会用这一工艺进行品相优化,使其色深,品相趋近野生沉香。 又因其售价极低,一手二手的批发/零售均在两位数,只有到面对客户的最终端零售价才能按规格涨到一百多到五百左右,所以基本不会进行细致处理,且作色的过程不好掌握,轻了不出色,重了太明显,东西卖的便宜不可能给出高额的加工费,基本都是雇人包时包天流水线来做的,且多数用在0.6、0.8这类小规格珠子上(大珠子高抛的痕迹太过明显,小珠子相对隐蔽,小珠子走量最大,售价也低),不可能很用心做。 故而市面上的高抛人工香基本都能看出高抛的痕迹,上面的文章链接里有图了,这里不再赘述。 而此类人工香,特点有二,量足,价低。 量足:一看库存,能有几百上千条这种货卖。 价低:一般都在五百以内。 如果说千元以内的天然沉香在品相上的表现不够显著,那么在千元以上,甚至到两千到五千左右这个价位的沉香,品相表现和克重基本都是大开门,越贵,越显著。 不需要上到十几万,五千左右就已经能是一眼真的好东西了。 其实最早的挑选系列就已经谈过价格方面的问题: 如何挑选沉香—单开篇终章 但毕竟是新篇,所以还是要上图。 为了示例,我特意用的高倍细节图,仔细看。 五千以内的(多数两图一件,价位大致从低到高,未完全按顺序,前十五图为两千以内,头六张图是千元以内的): 这件是0.8的单圈,这也是千元内的。 以上图均为野生天然沉香,考虑到阅读体验,图片就不放太多了,从几百块钱到四五千块钱的都有,星洲系惠安系各尺寸差不多都有,为了便于辨认比对,就不上随型手串和非高倍图了。 注意看一下两千以内的小规格手串细节体现和大规格手串的差别。 细节非常清晰,各产区独特的底色以及油脂线的分布,自然均匀呈现,图片会说话,这个价位能买到的是人工香还是天然香,无需赘言了。 至于“最烂都要十几个W开头”这个事儿嘛…… 我就上五千以上,两万以内的图吧。 两万这个价位都可以买到0.6X及更小规格的天然沉香黑油沉水圆珠了,沉水圆珠油太厚,多数渗出韧皮呈覆盖趋势,细节表现反倒没有这些不沉水的那么强烈,为避免不必要争议,就不用沉水圆珠图来示例了。 十几万一条的,那个是大规格的沉水圆珠或者白棋楠/野生绿棋楠规整手串或小随形沉水才能有的价格了。 写到这里,我想对大家说: 开不上法拉利没关系,咱还是玩得起天然沉香的! 至于小圈子… 嗯…我觉得玩沉香的圈子肯定比开法拉利的圈子大一些的。 掏得起几千块钱玩沉香的人肯定比开得上法拉利的人多的呀… 3、印度老山檀价格透明定死… 这个下文一起讲,我们且接着上图。 二、评论截图 图一 图二 这部分截图呢,是我在回应后他的回复,阴阳怪气无营养的就不截了。 图一: 1、海黄、小叶的价格登出来 2、整个XX地区的红木老板见过天然沉香的不超过十位。 我第一次听说海黄和紫檀还能有固定价位表,于是我让他赶紧登出来,让我也长长见识,于是有了图二。 至于整个XX地区的红木老板见过天然沉香的不超过十位这个事儿,留待后文一起讲。 图二: 1、湖南工海南工江西工,清刀工艺是不是透明的。 首先呢,海南工我不知道是什么工,我在海南,我没见过没听过。 这里分了湖南江西清刀工,我们就认为他说的是雕刻吧。 一般雕刻师傅接活儿呢,根据雕刻内容的复杂程度、工时、师傅的水平(雕刻的水平如何,有无职称)等来报价,这都是动态的。 而且,这每件雕刻,都算是纯手工私人定做。 不说木头吧,就其他行业,只要涉及到纯手工私人定做的,都没有价格透明一说吧? 2、老山檀沉水与非沉水是不是透明的。 前面也提到这事儿,刚好放在一起讲。 价格固定/透明,是有两个基本前提的: 一个前提是“老山檀没有假货”,另一个前提是“老山檀成本固定,仅分沉水与否而无其他影响其品质表现的因素”。 只有这两个前提固定了,才可以说透明。 老山檀有没有假货? 给图 芭比檀,长的一样了,香味怎么解决? 老山檀,有提炼油,不贵且巨耐用,加一下就OK。 知不知道这种货一天出货量有多大? 就不说其他产地的檀香了。 老玩家大概问题不大,但这种“每天都是几百个出货”的量,猜猜它们流向何方? 并不是只有一家在生产出货。 这个问题我从来不谈,老山檀我也不写专题文章,主要是因为我无法处理,你要给个图我瞅,那长的都一个德行,说味道,老玩家不用问我了,新玩家问我,我该怎么形容正确的味道? 这事儿我水平不到位,确实没什么好办法… 光提出问题,不给出解决方案,仅是引起不必要恐慌,也无甚益处。 今天既然说到了,也不得不提一嘴。 我们再说成本的事。 老山檀和小叶紫檀的正产区都是印度,都属于该国名贵保护木种,知不知道这两个木种要回国得走什么样的渠道和路线?那可不是简单的坐个船坐个车而已呀… 就不说在原产地拿下的价格时常变动,就光一棵树从砍下来到路上所有的花费都难说稳定,你说成本固定? 好的老山檀,斤价不比海黄沉水紫油梨便宜。 说品质、表现。 老山檀的香味取决于料质和存放时间,存放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放置时间不够长,香气躁烈生猛,多闻不适,只有存放时间足够长,香气才转醇厚、温和,奶味才甜。 有真伪之分,有成本差异,有品级高低,这不叫透明。 这叫价格波动较为稳定。 3、越黄海黄的克价是不是透明的。 首先,我们从不用“克”作为黄花梨的计价单位。 一般这么用的,嗯… 还是同样的问题 不谈真伪,因为这里已经分出了海越,就谈材料本身。 最基本的:规格,料质,品相三项,每项都影响价格,每项又都与其他两项互相配对进一步影响价格,如何划定何种规格何种料质何种品相是何价格? 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棵一模一样的树,这么多品相,这么多规格,划得过来? 这材料是个人从山上无意间/有意找挖到的再进行售卖还是同行从前者手里收了再转卖,这两者成本又不一样。 我就没听过,这事儿还能透明… 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明显行不通的事儿,用来当做论点是无意义的。 不说“市场决定价格”这种最基础的理论吧。 就说有些人摊子铺的大,运营成本高,卖的贵点;有些人摊子小,运营成本低,同样的东西卖的便宜点。 (受限于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这个行业难以像传统行业那样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谁都知道同样一件东西机场里卖的比街边小卖部卖的贵很多,道理不难理解。 而且,各家的成本不一,有些真的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高,所以,除非是通货卖精品价这种特别不合理的情况,一般时候我不会回应估价需求,只要价格在我们认知体系里的合理范围内,就是没问题的。 在这行里,所有木种都有其大致稳定的合理价格区间,多一点少一点,总还在这个合理区间内,老玩家大概都知道这个合理区间的上下限在哪,就算说不出个所以然,也总能感觉到这东西是“卖贵了”还是“价格可以”,这就是最合理,最大限度的“透明”。 三、为回应我专门发的沉香帖截图1 1、海南香和印度尼西亚香属于白木结香,越南香是虫香和棋楠香;沉香自然形成的原因是分泌和分解。 我们一般把沉香分为三大系,国香,惠安系,星洲系。 国香是我国本土产的沉香,包括海南; 惠安系是越南及其周边出产的沉香; 星洲系是印度尼西亚及其周边出产的沉香。 国香主要树种为莞香树和白木香树,白木香树也叫土沉香,就是海南香的主要树种;惠安系树种主要为蜜香树;星洲系树种主要为鹰木树。 三大树种,结出的香表现差异明显,香韵、品相、规格都有显著差异,其中,国香最易区分,因为国香制成的成品全都是生闻无味的,只有加热才能闻到香味,而星洲系惠安系的成品可直接生闻。 开头给的文章链接里有详细阐述,此处不赘述。 三大产区,树种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而棋楠,属特殊产物,惠安系主白棋楠,国香主绿紫棋,黄棋楠惠安系和国香都可能出,黑棋就全都有可能出,不是只有越南有,不是只有一种棋楠。 可见文: 沉香高玩进阶—棋楠 至于沉香形成的原因,一般理解是本体损伤后的分泌物形成,分解是啥?分解了什么?我也不太懂,所以标了个“?”。 2、棋楠之所以价值高,是因为其无法人工结香,市面上百分之九十都是人工结香的产物。(这句理解成百分之九十的沉香都是人工结香的产物,并不特指棋楠) 棋楠之所以价值高,最重要的因素是其质量极高!再者才到稀缺性。 稀缺性在价值评估的体系里重不重要,主要是看东西好不好,东西不好,谁会在意它多还是少? 至于市面上百分之九十都是人工结香的产物这个事儿,我们刚好可以和上一段留下的问题一块儿讲,上一段是“整个XX地区见过真沉香的红木老板不超过十位”。 这个地区做红木的老板真的是很多的… “不超过十位”和“市面上百分之九十”这个数据,请给出详细资料,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统计了什么人群,数据来源何处,譬如说“XX地区红木老板不超过十位”这种有具体的地区、职业范围和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的,名单至少得有? 这种数据,是非常严肃的! 不经科学调查统计,纯靠臆测就随便给个数字,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这个行为会误导一些不明所以的新手,使之畏惧惶恐,或是劝退,或是付出高昂且完全不必要的成本才入门。 如何统计这一年到底生产出了多少沉香手串,有多少天然,有多少人工? 这个行业,连从业人数都没个数,更别说其他数据。 所以,大家看到这一类统计数字的时候 请不要当真。 四、沉香贴截图2 图一 图二 图三 这里有三图 图一图二一起讲: 1、不止人工结香,而且整树结香 人工结香的方式参见先前的文章链接,不赘述。 结香,就是想办法让整棵树都结,譬如打孔,规划好每个孔的距离,打就行了,结香自然会成片成片结。 产值要最大化的,整树结香是肯定的。 2、白木或棋楠木受伤…这种伤害是持续性的…克价过万是分分钟的… 关于白木棋楠木之类的说法上面已经讲过了,有四个树种,不赘述。 克价的事文首已说明,不赘述。 伤害是持续性的这个就不是太好理解… 持续雷劈?持续火烧?持续虫蛀? 这树它造了什么孽… 3、人工结香一样不便宜……高压打油…沉香香精…化学物质…… 人工香很便宜,文首已谈,不赘述。 高压注油我正在收集素材,有望过一段成文,并不是简单的压制,品相也有迹可循,但确属现今技术手段最好的造假手段,但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有这么个事儿,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沉香香精(一般我们叫精油,没有化学合成的香精)在现今市面上基本没有这么做的,因为成本太高,直接卖精油就好了… 要达到类似效果不需要如此麻烦,在沉香粉末里放着就行。 化学物质造假,属药沉,文首给出的文章链接里有介绍,不赘述,属一眼可辨的假货。 图三属于化学成分?我看不懂,这个…就当长长知识吧,虽然用不上…但看看大概也没什么坏处? 五、沉香帖截图3 这段不用太严肃,因为这是一个不知谁编出来又被复制粘贴出来的小故事。 但这个故事有讲一嘴的价值,刚好可以跟大家说说我对某个木种怎么被发现再加以利用的推测。 首先,沉香产地不止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还有整个东南亚地区,使用范围遍布整个亚洲,应用历史久远,最早是哪里先发现并使用的肯定不可考了。 但大概率不会是从海里打捞上来再折腾一遍然后发现其价值的。 从逻辑来推。 古代,木头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建筑、燃料、制器。 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古代木头的用途基本都是这三个。 那是怎么发现某个木种的用途、价值的? 简单呀,古代工具落后,交通运输亦不便利,我在这个地方生活,有烧火做饭/取暖,要盖房子,要做家具等需求,肯定就是在周边找材料嘛,一开始哪懂哪些木料适合做什么,反正看着尺寸合适了就砍了,砍下来再说呗。 砍多了,经验就多了,自然知道哪些树能用来做什么。 而沉香树呢,大概率就是先被当做建材来砍的,为什么? 它大!特别容易长的大大粗粗的,人一看:乖乖,这树好啊,就它了。 但沉香树木质软呀,直径一米多的树没几下就能砍倒,这么软做建材肯定不行了,那砍都砍了,就晾干了拿来当柴火呗… 野生的沉香树它一定有各种伤痕的,不是虫吃鸟啄自体生病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伤,所以老树是一定会结香的。 这一烧,嚯~香! 沉香的故事就开始了… 生产资料的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故事性,就是就地取材,发现挺好用,然后进一步挖掘其价值,总结其特性,越来越熟练,最后成熟。 为什么说它基本不会是打捞上来的呢。 见过出海打渔的么? 渔民不捕鱼不修网去捞一截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飘在海上的烂木头? 而且就古代渔船,你要用啥工具捞啊?? 漂在海里稀奇古怪的东西多了,我捞截烂木头?? 渔民很闲啊?陆地上没树砍啊我要捞被泡烂的?? 泡烂的拿来有什么用到底? 而皇室喜爱它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它被打捞到的几率性太低?? 沉香明明是陆生植物,基本不靠海生长,一般长在山林或坡地,怎么就在海里漂来漂去了…… 如果按这么说,那它被打捞到的几率是真的低,不长在海边怎么到海里去的是个悬案,我反正没听说过有什么沉香是从海里捞出来的… 那皇室喜爱它究竟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还是因为它的香味? 小故事当奇趣轶闻一听也挺好,纯当消遣,反正也没什么影响… 上篇到这儿,就算结束。 下篇讲海黄和阴沉楠,又要几千字,涉及到工艺问题,我取材要点时间,先预告: 文末,用开头那张图结尾: “良心”这词儿太重,我们心存敬畏,一般不轻易使这词儿。 作为商人,我们更愿意说“商业道德”或“职业道德”。 合义取利,货真价实是基本要求。 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则关乎每个从业者的切身利益。 碰上歪风邪气或是对行业的抹黑造谣,总归还是得做点什么的。 我的个人00我的知乎名:范逸超我的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号、搜狐新闻号、大鱼号、一点号、企鹅号:假正经的木头人我的淘宝店铺名:假正经的木头人 范逸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7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风靡红木界的十大美人
- 下一篇文章: 想养好昙花,施肥光照配土缺一不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