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媒,江苏传统技艺绽放进博舞台
00:49三尺多高的古花楼木织机、现场抽丝剥茧,11月5日上午,随着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近平方米的江苏形象展示馆也揭开了神秘面纱:江苏老字号“山水丝绸”和宋锦典范“上久楷”的传统技艺呈现与现代时尚产品展示交相辉映,讲述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江苏故事。“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能够零距离感受宋锦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特意在展区内复原搭建了这台多年前的宋锦古花楼木织机。”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指着织机告诉记者,织造时需要挽花工坐在三尺高花楼上,心中默念编织花型口诀,同时提拉花束综线,而织工则坐在下方的织机台协同操作,一来一往穿梭打纬。“上久楷”品牌作为鼎盛丝绸宋锦文化的代表,去年就参与了进博会老字号非遗展演环节,通过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江苏文化特征。本次参展除了上届“保留项目”以外,“上久楷”还带来了苏式檀香扇和苏式红木家具点缀场馆布置。“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我们的产品之所以备受各方瞩目,固然与上久楷·宋锦的精美时尚设计分不开,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宋锦本身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吴建华说。丝绸文化向来是江苏的璀璨标签,得天独厚的环境与世代相传的熟稔技艺,造就了江苏“人间天堂”的美誉。不同于传统丝绸展区的柔和与婉转,“山水丝绸”展厅以哑光黑作为装饰主色调,而整个空间则以酒红色、香槟色作为配色,摩登与复古的碰撞交融出别样氛围。山水丝绸总经理刘瑛介绍,本次展会所有展品均奉行创新理念,皆由山水丝绸研发部提前半年专为进博会设计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山水丝绸不再被定义为‘蚕丝被的销售企业’,更多的是文化宣传平台,在出口贸易、‘一带一路’等方面姿态多样,象征着丝绸文化的历史与传承。”刘瑛说。与上久楷类似,山水丝绸此次也专门设置了传统技艺展示环节——“抽丝剥茧”。两位手艺人先将水中的蚕茧捞起,继而娴熟地将茧剥出,然后慢慢将丝拉成面状,套在架子上晾干。刘瑛告诉记者,从剥茧、拉丝到最后的拉成蚕丝被,总共有38步,每一步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和步骤。踏着进博会的欢快节奏,蕴含着丰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江苏传统技艺正通过进博会的国际舞台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一批国外的优秀文化也在竞相登陆江苏大地。洛克菲勒艺术基金是洛克菲勒家族投资管理和运营组织的艺术资源聚合平台和创新投资机构。作为进博会的“新朋友”,其希冀打造洛克菲勒艺术中心,让艺术架起中美之桥,同时寻找国内的青年艺术家以形成中美艺术、文化间的交流。“我们对江苏的文化特色很感兴趣,并计划在南京布局一个洛克菲勒艺术中心,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展开合作、互展藏品。届时,江苏的朋友不出国门就能近距离感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魅力。”洛克菲勒艺术基金品牌运营总监徐歆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苏经济报记者曾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pz/14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广东各地区特色工艺美术与土特产百家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