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檀香生長所要求的氣候條件來選擇其適合的生長地區

檀香是熱帶、南亞熱帶一種貴重的小喬木,在中國可以種植的省份有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福建等地區。要求氣候帶為北回歸線以南,平均氣溫≥10℃積溫達℃,冬季無雪和嚴重霜凍,最低氣溫多年平均不低於0℃。造林地應選向陽的緩坡和山麓。種植檀香的土壤必須排水良好,以疏鬆、透氣,富含鐵、磷、鉀等營養的微酸性沙質紅色壤土為佳,pH值在5~6.5之間,忌黏土。土層應在深達1m左右。

2.檀香定植的季節選擇

檀香幼苗的適應性較強,只要掌握了它的特性,全年都可下地定植。但對初次種植者,我們多推薦春季的三至五月前後和秋季的九至十月。當然,在氣溫較高的地區,春季定苗期可延長為四個月左右,秋季定苗期則可延長到冬季寒冷到來之前。也就是以常溫13~35℃的原則為選擇幼苗移植下地定植的時間。

如果夏季定植,需選擇早晨或黃昏時間以避免陽光暴曬,淋透定根水。周邊應有部分陰遮,防止灼傷。

3.檀香定植前的準備工作

檀香是根部半寄生喬木,所以種植的方式同其他植物也有一定的分別。針對較大面積的專業種植戶,我們要求檀香苗定植之前要經過:整地、選擇寄主、挖穴、施肥、回穴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所以通常建議提前2個月的時間預訂樹苗,以便我們根據種植地的地況、寄主的選擇等不同情況做以具體的指導,以保證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通常每畝可種植檀香70株以內。穴土要求疏鬆、不積水、基肥充足。建議穴深50~60㎝,直徑60~80㎝;株距3m~5m,挖穴時,要求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有序,回填時,將曬白的表土填入底部。土質不夠理想的地區和有條件進一步改良土壤的種植戶,可用風乾的塘坭、垃圾坭、火燒土等混合的土雜肥及腐熟的畜糞肥代替部分原有的穴土。回穴施肥時,先在穴底鋪1/3穴高混沙的表土,然後放1/3穴高拌沙土的土雜肥;再將糞肥與沙土在穴的四邊拌勻,形成一個肥料圈,最後把表土、粗沙放滿回穴,高度應比周邊地面高出約20㎝以上。等待十幾到二十天左右,回穴沉實後的土略高於地面時,再開穴植樹。將0.1公斤強力殺蟲藥混入穴土,防止地下蟲危害根系。

回穴的原則是定植後的苗基土壤始終高於周圍地面。施肥的原則是吸引各種寄主植物的根系向檀香的根系方向發展,以促進其結合後共同生長。

4.幼苗的定植

要將幼苗營養膠袋小心剪開,切忌將袋裡的土團弄散。覆土高達土球2/3時,用手壓實植土(切勿足踩),固定土球不下沉,保持苗木端正,最後在空隙處填滿表土,深度以僅覆蓋根系即可,澆足定根水(即使下小雨也要淋定根水)。

如種後遇旱,每兩天要淋水一次,每次淋水量以完全滲透為宜,直至生長穩定。種植二十天后,待抽出新枝,淋稀糞水或1:左右濃度的複合肥水可以幫助新苗更快恢復。

5.寄主的配置和種植

檀香是根部半寄生喬木,營養成分主要靠特定的寄主植物提供,所以寄主的配置和種植非常重要!

各地的寄主植物選擇也會因環境、需要不同而略有所不同。混合寄主比單一寄主更符合營養均衡學的原理。可以選擇根系發達且水準根多、有根瘤菌的植物,如假蒿、山毛豆等;水果類的龍眼、黃皮、楊桃、荔枝、芒果樹等;有中藥價值的蘇木、梔子花、鐵刀木、兒茶、女真、九裡香等。他們既與檀香息息相關又具有經濟價值,搭配間種,在保證短期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同樣的種植面積,僅多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穩定地為舊的種植場增加一筆不同尋常的財富。

所以檀香樹的引進種植,將為傳統的農業經濟增添一個新的致富方向。

6.檀香種植後的管理

第一年內每月應檢查一次,對生長過旺的寄主進行修剪,保證檀香幼苗獲得充足陽光,寄主不足時則及時補種;檀香是忌積水樹種,在土質粘重,砂石少的地方,應該採取開溝排水的措施;檀香根淺,在幼苗階段的形態是苗高莖細,防風力差。因此在多風地區,種後要用竹杆扶好;通常建議在成長期每年追肥三次左右。對檀香及寄主的施肥(著重給寄主施肥)的原則是前五年適當施肥,五至八年減少施肥,八年後不施肥;適當除草、鬆土、修枝。

7.病蟲害的防治

氣溫變化、環境不宜和管理不善,均會引起病害和蟲害的發生,措施得當可有效的防治。

根據調查,現在栽培繁殖中可能出現的主要病蟲害有:危害根部的苗立枯病、根腐病和金龜子幼蟲;危害葉片的葉灰斑病、白粉病、桑寄生粉蝶、金龜子;危害莖幹的糠片盾蚧等。這些病、蟲害在當地的其他植物也存在。

蟲害的防護方法有:光譜殺蟲燈;放養寄生蜂等天敵;春夏多蟲季節加強使用農藥。

主要的蟲害有:

1)桑寄生粉蝶:用40%馬拉硫磷倍液或者90%敵百蟲晶體~倍液噴霧枝葉殺滅;

2)金龜子:用90%敵百蟲晶體、40%氧化樂果~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倍液噴霧。殺滅幼蟲需用90%敵百蟲晶體、50%辛硫磷各倍液灌澆根部;

3)糠片盾蚧:寄主枝條過於密集,造成環境潮濕,植株生勢較差時發生。適當修剪寄主植物,以利通風透光,使檀香生長健壯;經常檢查,抹殺幼蚧,可減輕危害。將修剪下來的蟲枝集中堆放一周後再行燒毀,以便保護天敵。在卵盛孵期進行藥劑防治。可用40%氧化樂果~倍液、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倍液或5%亞胺硫磷倍液噴霧,每隔10~15天1次,連續2~3次。

主要的病害有:

1)根腐病:由地勢低濕,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植株生長受阻而引起。發病初期枝梢下方的葉片呈輕微的失綠狀,以後逐漸向上擴展,枯焦,脫落。細根腐朽脫落,僅剩主根呈黑色綠色環腐症狀。可用50%多菌靈倍液,或50%代森銨倍液淋灌病株土壤。控制土壤水分,防止積水,適當施肥,增強抗病能力。

2)苗立枯病:一般在低溫陰雨、濕度大、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情況下發病。主要發生在檀香幼苗,在受害幼莖基部出現褐色病斑並逐漸擴大、凹陷、腐爛,導致幼苗枯萎死亡。發病初期,可用用立枯淨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倍液噴霧防治。對發病區的土壤進行消毒。

3)葉灰斑病: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濕度過大或嚴重乾旱,植株長衰弱的地塊發病。病斑多半從葉片尖端和邊緣開始,逐漸擴大,呈圓形、半圓形或呈不規則狀。開始病斑呈褐色,後期病斑中央變灰白色,上有黑色小點。一年中以6~9月,高溫、高濕季節發病率較高。加強栽培管理,使檀香提高抗病能力。及時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減少侵染來源。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倍液噴霧.

喜喜Vic辑录

赞赏

长按







































百癣夏塔热分散片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pz/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