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文化茶艺师网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宋代的香道习俗香道形似、流程、仪轨中国香道与日本香道香道图鉴香炉鉴赏韩国香道演示

中国香文化第一次跃进性的发展出现在西汉时期。其中,以汉武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起了主导作用,王公贵族对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带动了对香的使用。但是,香之所以在后世能发展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则应归功于历代文人。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黄庭坚、苏轼、陆游等。苏轼有文记:“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种。文人们不仅烧香,还要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其四,整个文人阶层都广泛用香,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用香风气。从魏晋时期流行熏衣开始,文人把用香视为风习,把爱香当作美名,唐宋以后风潮更胜。虽然不免附庸风雅之辈,但文人的这种积极态度确实影响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不仅是民间,官衙府第也处处用香,甚至接传圣旨和科举考试时也要专设香案。同时,随着香料贸易及制香业的发展,香文化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熏香之俗最早源于宗教。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寻觅芳香植物,燔木升烟,以告祭天地,此谓“燎祭”。先民燃香告祭神明,企图通灵,期盼借助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中有“薰以桂椒”的描述。桂、椒为香料,燃烧取香,熏香开始与最初的宗教燃香区分开来。秦汉时期,随着香炉的出现,熏香逐渐从宗教转向日常生活。把香料放入炉内焚烧,使之散发香气,又称焚香。汉魏之际,仙佛道教的兴盛也促使熏香文化自成体系。在缭绕的烟雾中,人与神佛似乎可以达到通灵,熏香也渐成社会风尚。至于六朝,熏香成为上层风雅之士的身份标签。贵族尤尚熏衣、熏褥。此时起,熏香非女子的专利。唐宋以来,中国艺术文化发酵成熟。在文人阶层的引领之下,琴棋书画渐为时尚,衣食住行均有讲究。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熏香也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方式。南宋李嵩《听阮图》北宋王禹偁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有言,“公退之暇,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事虑”。陆游也常在书斋中焚香静读,“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谿诗。”自此,熏香脱离闺阁,衍变成了文人书斋之友。想是如此,他们作文时更易进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地了。至于明清,儒道理趣盛行,修身养性更是成为文人的生活日常。香与文人审美也更加融合贴近。故在传世的文人画中,画中人随意卧坐的几案旁,总有几缕幽香。古人好尚法自然。老子一气贯之,以自然为义理。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熏香亦取之自然,成之自然。沉香以香的种类论,最常见的是“沉檀龙麝”——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其中沉香为“众香之首”。沉香为瑞香科常绿乔木,原产于东南亚,因成材后树心部分坚硬沉重,富含棕黑色的树脂,投入水中即沉,故名。以香味论,沉香为香中极品。点燃后气味幽然如蜜,沁人心肺,能使人产生不可名状的愉悦感。据说,屋内物品经沉香熏过,以后均不会生霉。故沉香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后便迅速取代诸香地位,成为历代主要的熏烧香种。剪切好的烟丝条熏香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说:“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洞。黎洞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香,一片万钱。”——所谓“沉香一片值万钱”,盖源于此。即便今时今日,沉香依旧是香料市场上的魁首。从香的外形来看,可分的种类更为具杂。熏香,有原态香材、线香、盘香、塔香、香丸、香粉、香篆、香膏、涂香、香汤、香囊、香枕等。在这其中,又以线香最为常见。线香盘香香丸了解基本的分类,如何“玩”香也有三种基本分类:燃香、熏香、生闻。①燃香烧闻一般是使用线香、香材、或香篆,直接点燃。这种方式的出香是只有一种味道的,但是可以通过距离的不同,感受到浓淡变化,并且适用于大的空间范围使用。不过,由于是直接燃烧,不免产生烟气,此种表现形式不宜长时间近闻,凑的太近对敏感的鼻腔会有影响。②熏香熏香指的是用电熏炉或碳炉,通过温度将香材的香韵逼出来的方式。这是唯一一种能让你感受到香韵味道变化的方式:从初香、本香、尾韵一览无余。而且它还不产生烟气,近闻舒适怡然。不过,跟烧闻比起来,它香气散播的空间范围相当有限。③生闻生闻跟熏闻相似,都是直接品闻沉香香材纯味的方式。无需任何辅助工具,将沉香手串、挂件等直接佩戴于身,通过人体的温度与湿度,使沉香散发香气,不过气味散发得不大。得气:品香的材料,制作手法和混合香料的比例;品香味:甘、辛、酸、苦、咸的层次和比例;得神:把香升华到生活艺术中,讲究人、香、火、器、境、艺等融合为一,由香味联想到不同的物质;得道:利用不同的香料,创作想象空间和故事,在与香的互动中尚自然、崇幽趣、悟万物。j闻香云,闻香韵、品香意、品余香。香道之妙,在于她构建出一个“清、静、和、寂”的世界。绵绵如皋端之息,蔼蔼如山穴之云,既卷舒而缥缈,复聚散而轮囷。

-END-

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编将及时删除!

茶书精选茶艺师网

茶经版本精选爆款人气王推荐

红茶的秘籍,搜罗完成茶书精选:茶艺师考试教材评茶员/师考试培训教材总览

白茶类书单

茶艺茶席设计书单

日本茶道类书单

普洱茶类书单

更多茶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xw/1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