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香火,断吉凶,信灵香可达天帝之灵所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24/4315789.html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寿。所以,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重要方术之一,凡是学道求仙的人必须懂得医药,医药成为有知识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课。道教徒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死。《抱朴子?对俗篇》说:“知上药之延命,故服其药以求仙。”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才用来治病。上药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药,葛洪说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云:“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还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这种金丹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许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诗上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历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诸帝,如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药中毒死的。①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冲等炼金石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临死时给他的儿子齐王李璟说:“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自宋以后炼外丹服食术求仙之风才日渐衰微。隋唐以前由于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药,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死的“上药”,这种“上药”事实上是没有的,上药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寻可以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中、下药。为了服食,必须懂得医药,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葛洪(-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陶弘景(-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如上所述,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混乱。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隋唐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年)。他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精于医药。著《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第一要上三炷香在道教的《道德经》里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万物皆有道性,所以点三炷好香以供养万物。在《周易》里,三为先天离卦之数,离为火,火为心,这是取以我之心来应万物之心及诸神之心,以此来达到心心相印,这是以凡人之心来应上天之心。故此仅以此香来表达信士之心声,故称之为心香。 插香的标准为直立平齐。每炷香的间距不得过寸。待香燃至一半时,观察三炷香燃后的长短情况,然后对照“真香图谱”查找对应的图示即可。 香谱吉凶 “真香图谱”是人们烧香断事中,总结的香火、香烟变化应验事情未来发展而记载的图谱。分三柱香高低变化,香烟变化,颜色变化组成的香谱。 小莲花香 香意:三日内必有人来吉事相告 大莲花香 香意:七日内来财喜 增寿香 香意:一年内身安心乐且身体宽舒 极乐香 香意:修仙自有金丹成,庶人终有喜庆成 平安香 香意:平安无事 孝服香 香意:七日内家中有孝服穿 催命香 香意:月内有命终之人,或半年内家有大凶 增财香 香意:十日内有进财之兆 贼盗香 香意:七日内小心贼人光顾 消灾香 香意:灾消难满,百福并生 小天真 香意:神仙临坛,祈福降祥 大天真 香意:主神临堂,请速礼拜 长生香 香意:三日内有人来相邀请 恶事香 香意:七日之内有恶人来争是非 疾病香 香意:七日之内有疾病缠身 催丹香 香意:道家生丹,身健体壮,庶人长智,发福生财 献瑞香 香意:三日内有吉祥之兆 口舌香 香意:七日内有凶人来争是非,有口舌之灾 成林香 香意:行功立德,自有护法,行善积德,自有天相 催供香 香意:三日内有祖师来收香,急献好香于庙堂 增福香 香意:十日内有吉祥如意之事 天地香 香意:天地采香,急焚香火 功德香 香意:功行全备,神灵默佑 增禄香 香意:月内必有高迁之喜 道教上香礼仪与上香略要(一)意义上香始于何时可能尚无确切的考证,但据文献记载,至少西周时已有上香的习俗了。古人重祭祀,考虑到神明高高在上,如何能够享受到人间的祭品呢?根据“火性炎上”,通过火的焚烧,气味随着烟飘飘向上,神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了,故此很早就有了“燔柴”的祭祀方式。烧香也是根据这个原理而来。后世道教重烧香,正是对先民祭祀文化的继承。 道教科仪中有大量的“臣香文”,对香有很多赞美之词。香的名堂有多种,最著名的是太真天香八种:道香、德香、无为香、清静香、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烧香之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供养诸神。香云缭绕,腾空供养,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诸神。 (2)传诚达信。所谓“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最有代表性的《祝香咒》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道是由心去学的,而心意要借香烟来表达,当香在玉炉内焚烧时,我们的心也随着香烟吹入黄金殿内,飘至白玉阶前。群仙真圣纷纷驾起仙车,旌旅簇拥着下降道场,我们心中的愿望也就可以奏达九天之上了。 (3)召亡返魂。我们做幽事道场时,又可通过焚香摄召亡魂,有谓:“以此真香摄召请,当愿亡者悉遥闻”。又谓:“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归”。全真仪范中有“一炷返魂香”。 (4)清静身心。受过戒的老修行都晓得《受持诸品咒》中有“上香时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的说法。重阳祖师有词曰《踏莎行?咏烧香》,是这么写的:“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炷分明是,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泉袅祥瑞。” (5)辟秽除邪。由于香烟有芳香空气,杀灭病菌的作用,故古来就用作“空气清新剂”,有瘟疫之时更作为“空气消毒剂”而大派用场,广东至今仍有地方保留着每年舞“火龙”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百余年前一场瘟疫中有位道人教他们用干草扎成长长的草龙,上面插满香,点燃后围着整个村子绕几圈,及时遏制了瘟疫蔓延的功绩。 (6)与人祈福。《玄门朝科》中的许多说文,都有“愿以此烧香功德,归流醮信人家,家门迪吉,眷属平安……”;“愿以此烧香功德,归流醮信人家,观颐自乐,御履相欢……”这样的说法。可见烧香功德,于己于人,都可谓大矣。 总结说来,烧香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神、人、鬼三者沟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中介,我们通过烧香,与神、与人、与鬼都结了善缘。故此说:“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 (二)如何上香拜神?上香既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上香,当然很有讲究了。所上的香主要分线香和檀香两种,平日多用线香。 (另:道教有“斗姆不受檀”的说法,因此在供奉斗姆元君祖师爷的时候不可以用檀香供奉) 主要做法是:(1)选三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诚)心。(5)上香毕,即行叩拜礼。 另外敬香有两种方法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 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檀香,非常讲究,每炷檀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九拜之仪。[擎拳恭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 道教用香研究香是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是通真达灵的信物,道经中多有记载。道教斋醮用香非常讲究,道门香一定要是天然香料,清净至要。醮坛焚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等。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信灵香可以达天帝之灵所”,汉明帝时真人燕济逢三位异士道者投宿,至夜谈及邪魔干犯而改居此处时,其中一道者云吾有奇香能救世人苦难,焚之道得自然玄妙,可升天界。此香能开天门地户,通灵达圣,入山可驱猛兽,丁免刀兵瘟疫,久旱可降甘霖,渡江可免风波,有火焚烧无火口嚼从空喷於起处,龙神护助,静心修合无不灵验。 太真天香八种: 道香、德香、无为香、清静香、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 道教烧香之意义何在?1、供养诸神。香云缭绕,腾空供养,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诸神。 2、传诚达信。所谓“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 3、召亡返魂。我们做幽事道场时,又可通过焚香摄召亡魂,有谓:“以此真香摄召请,当愿亡者悉遥闻”。又谓:“一柱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归”。全真仪范中有“一柱返魂香”而广东〈散花科〉中更有:“三柱返魂香”之说:“一柱返魂香,径通三界路……”;“再柱返魂香,直透幽冥府……”;“三柱返魂香,飘渺通十殿……”。 4、清静身心。重阳祖师有词曰〈踏莎行;咏烧香〉,是这么写的:“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柱分明是,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泉袅祥瑞。” 如何烧香:香主要为线香。烧香的做法: 1、选三支香,不要断香。 2、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 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 4、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诚)心。 5、上香毕,即行叩拜 图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若侵权,告知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xw/7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知识经常感冒却不会吃药五种感冒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