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33775.html

莫言说《檀香刑》是他“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的大踏步撤退”,并且说自己“撤退得还不够到位”,其意思是说他从这本小说开始去试着继承中国民间文学而不仅仅是一直去借鉴西方文学,从内容上来看,这本小说的确是描写一种民间艺术“猫腔”的兴衰,但中间既然夹杂了很多的故事,那文字的意境发展就未必还会如作者设想的一样了。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有生命的东西,当一个作家开始创作一本小说时,他最初是有着一点念想,想把这个想法用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当他进入创作的过程中时,他必然会被文字的脉络所左右,纵然他能力挽狂澜,可最终形成的结果如何,他未必能看出全貌。

尤其是还带着韵脚的文字,更像是带着一种脚镣一样,作者的思路到哪里,它就紧紧跟到哪里,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就插那么一杠子,并由这种逐渐强化的韵脚去将作者的思路向某种未知的方向指引,一般对文字掌握力度不够的作者,往往会被韵脚弄得写出的作品造作感很强,值得庆幸的是,这本小说中韵脚虽多,但好在莫言的文字功底确然到位,尽管在某些段落中能看到他受迫的情形,但从大的方面来看,这些小小的失误不会对小说大的走向有太多影响。这是值得赞美并值得许多作者学习的地方。

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隐藏着玄机,其中几个主要人物是赵甲、钱丁、孙丙,当然还有孙丙之女孙眉娘,我们知道从宋朝开始的“百家姓”开头就是“赵钱孙李”,而十个天干的开头四个又是“甲乙丙丁”,这两者一一对应,自然能组成四个名字,可是书中只有“赵甲”和“孙丙”这两个名字是按顺序对应的,“钱丁”却打乱了顺序,那么问题来了:莫言为何在书中为那个高密知县不取名“钱乙”而是取名“钱丁”呢?

赵甲是一个刽子手,算是这一行的“状元”,他有着合法的杀人执照,一生杀人上千,自己又醉心于这门职业,将杀人之术升华成艺术,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都要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在他的理念里,对那些英雄豪杰最大的奖赏莫过于对其进行一场杀人艺术的表演,你可以说他这是变态,但这是他的职业,这种敬业的态度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

死亡是每一个人的归宿,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决定自己的生,但赵甲这种人的存在却为死亡这个终点设置了一种人为的可控性,他可以让犯人有尊严的死,也可以让犯人死得痛不欲生,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他以一己之力在与死神作对抗。莫言将刽子手取名赵甲,也即意味着在世俗世界中,他就是实际上的王者,所以取百家姓的第一个姓和天干的第一个字为名,当之无愧。

而孙丙则是传统艺术“猫腔”的集大成者,这个地方小戏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他在整本小说中是最重要的角色,莫言想通过描写这个人来记录地方小戏的历史真实,但与发扬“猫腔”相比,孙丙对列强的反叛也成了其人物形象最重要的一个塑造因素,他带领百姓破坏铁路,杀害欺压自己的德兵,甚至在后来的时间里,他已经混淆了戏里戏外,自以为成了岳武穆转世,以独特的“猫腔”成就了一种虚幻的辉煌。

我们且不说义和拳民的愚昧和无知,单单来看孙丙在他自己认知层面的形象塑造,足以得出他是个英雄人物的结论了,所以莫言将百家姓第三字与天干第三字的顺序对应来为其取名,给读者造成了他是一种“正派”人物的意象。

但故事是需要连接的,如何将执掌死亡的刽子手赵甲与违背世俗律法的孙丙联系在一起呢?莫言早在他们之间留下了一个“钱”姓。

可是“钱丁”这个名字,却有点不伦不类,“钱”是百家姓的第二位,“丁”则是天干的第四字,这种搭配也暗示着这个人物的两面性,他有知识有理想有胆量有抱负,却在官与民之间站不稳立场,他是朝廷命官,却对上司的指示心存疑虑,他明知道百姓冤屈,却不敢向上司强顶;他同时又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理解百姓的苦衷,却对他们的反抗方式不以为然,在这两种情绪的交织之下,他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上司很生气,百姓很失望。

给这样的人物取一个不那么有顺序的名字,也恰如其份地说明了他的纠结,而事实上,也只有钱丁这个人,才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的投影。

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也是左右为难,时时处处都面临着选择。赵甲和孙丙都是神佛,我们做不到也不想做那样的人,那份执著太过可怕,因为它的前方就直逼生命的终级审判,唯有钱丁,他身上有烟火气,是凡人,是藏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那个自我,我们渴求着被理解,我们追求着尘世间的荣华富贵,但对于未来的走向,我们也时时会感觉迷茫,我们有恻隐之心,但我们远达不到去牺牲自我成就别人的程度,我们渴望着岁月静好,但我们对于岁月静好的理解更多的是选择无视那些痛苦和悲伤。

我们每个人都轮流走上过那个受难的高岗,有的人克服了恐惧继续向前,而多数人隐藏了那份痛苦依然苟活于人世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xw/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