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是人生的一把金钥匙
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一个混血男孩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他的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则来自美国的一个中产家庭。男孩因为肤色问题的困扰,在班上表现得非常少言寡语。每当老师提问时,他的双腿就开始不停颤抖,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无法连贯。于是一段时间后老师无奈地告诉男孩的母亲,这个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男孩的母亲并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她为男孩找了一份差事——课余时间在街区里挨家挨户订报纸。在母亲的鼓励下,男孩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努力地与他们沟通,征订报纸出人意料的顺利,几个邻居都成了他忠实的订户。有了挣“第一桶金”的经历,男孩从此说话不再结巴了。 多年以后,男孩才知道,他童年时获得的“第一桶金”浸透了深深的母爱。原来,母亲早就安排好了,她自己出钱请邻居们订报纸,目的就是给儿子一份自信。是童年那份宝贵的自信,让他一步步地走下来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就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可见,无论在学校里,生活中,帮孩子建立起自信,是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也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差、没有自信心,都是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好的家庭环境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环境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及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人是消极的,遇到问题首先会否定自己,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身边的人,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变得优秀,也无法在学业和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现,甚至不能与自己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融入学习和工作的圈子,而且会有一颗玻璃心,身边的人说话、做事,他都会认为在针对自己。 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信、有人缘,很多家庭也在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却没有把握科学有效的核心方法,因此有很多孩子长大后还是会变得自卑。而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调研,发现那些长大后消极自卑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孩子们长大后的悲剧往往是由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发现对孩子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无异于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中长大,希望他们能够拥有阳光灿烂的人生。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认可的、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被家长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父母在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慢慢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周国平说过: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尊重,意味着将孩子当作一个个体,不要居高临下地去批评孩子,否定孩子。家长们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极其容易受到自己情绪和状态的影响,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幼小的个体。我们也可以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去倾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尊重自己的孩子、做好培养孩子自信的准备,自信——这一把孩子人生的金钥匙是家长们能够赠与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教育与成长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必经过程和必备的能力,不论是学校、家庭、婚姻、子女,都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更好的与这个世界相连接的源点,在与孩子的亲密连接里,都让我们更清楚的看见自己、了解自己。如何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则是每个人都需要深度学习的一门课程,从心开始心理亲子关系成长课程,在家庭关系和亲子教育专家的引导下带你走进自己的内心,获取那一把家庭幸福的秘密钥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yf/10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人效应那些与狼共舞的名人明星
- 下一篇文章: 气候最棒的美国大学Top20大学选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