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刘军连简介 http://m.39.net/news/a_9380800.html
撰文

金忠玉、王士平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创建了关于原子核的中子-质子模型,获得了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对20世纪物理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模糊的记忆中,他曾访问过中国。然而,他何时来访,中国物理学界如何接待他等诸多情况,迄今未有相关文章予以披露。本文广征文献,向读者作一介绍。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1海森堡其人年12月5日,海森堡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小城维尔茨堡,他的父亲奥古斯特·海森堡在慕尼黑大学担任中古及现代希腊语言学终身教授。年,海森堡全家迁居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市。年,海森堡进入久负盛名的慕尼黑马科斯密连斯中学。年10月海森堡考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师从索末菲(ArnoldSommerfeld,-)教授。索末菲精通原子理论,引导海森堡进入了新兴的量子论领域。年6月,索末菲带领他到哥廷根大学,聆听物理学大师玻尔(NielsBohr,-)关于原子结构的演讲会。年轻的海森堡给玻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年10月至年5月,索末菲访问美国期间,海森堡在哥廷根跟随玻恩(MaxBorn,-)学习。索末菲为海森堡选定的博士学位研究课题是一个经典难题——湍流,年海森堡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关于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和湍流》,继而获得在哥廷根大学的授课资格,并担任玻恩的助手。年6月,他在哥廷根第一次见到了来访的爱因斯坦,两人在校园内散步并讨论了海森堡的最新工作。年7月,海森堡发表了《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式的量子理论新解释》的论文,奠定了矩阵力学的基础,此后这方面的工作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年5月,他在哥本哈根大学任理论物理学讲师,与玻尔一起工作。年3月,海森堡发表了关于测不准原理的论文。年2月,海森堡任莱比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年12月11日,海森堡因创立量子力学,并导致发现氢的同素异形体而被授予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年,海森堡同伊丽莎白·舒马赫相识并结婚,这个家庭共孕育了7个孩子。年,他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的所长,年,该研究所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年任德国研究协会主席,年任亚历山大·封·洪堡基金会主席。年辞去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所长职位。年辞去亚历山大·封·洪堡基金会的主席职位。年2月1日,因患癌症在慕尼黑家中逝世。二次大战之初,海森堡与纳粹政权保持距离。但在年9月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森堡成为纳粹政权下“铀研究计划”的领导成员之一。人们不能不想到,倘若希特勒政权掌握了原子弹,世界将成何景况?而海森堡在战后自辩道:其研究只在于寻找一种新能源,并未着手在原子弹技术方面多做研究。其是非得失,迄今仍是物理学史谜团之一。2海森堡访华在布劳恩(LaurieBrown)和雷肯堡(HelmutRechenberg)合著的《保罗·狄拉克和沃尔纳·海森堡——对科学伙伴》一书中介绍了海森堡年出国讲学的过程。年2月13日,海森堡致信狄拉克(PaulDirac,-):”我很有可能年4月到9月期间去芝加哥……或许我们可以经由日本到印度或者中国而后返回欧洲。当然,你肯定会这么做的,这正是你最喜欢的”。年春季,海森堡和狄拉克这两个好伙伴进行了各自首次赴美国的旅行。海森堡在芝加哥大学讲授量子力学,狄拉克在麦迪逊的威斯康星大学作了一个学期的访问学者。他们在麦迪逊会面并且一致同意经由太平洋回到欧洲。海森堡负责订船票,狄拉克则同日本物理学家仁科芳雄(YoshioNishina,-)取得联系,商定好在日本的行程和离开日本后的计划。海森堡和狄拉克按计划从旧金山出发,年8月20日到了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8月30日到达日本横滨。两人自9月2日至7日在东京作了8次演讲,9月8日到达日光逗留度假,最后又在京都帝国大学作了演讲。离开日本之后,他们分别旅行,海森堡选择了经过中国上海、香港、新加坡和印度的南部路线,而狄拉克坐船至前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然后坐火车穿越西伯利亚。年夏海森堡与狄拉克在芝加哥选择了南部路线的海森堡在离开日本之后乘船来到了中国上海。有关海森堡的上海之行,《中国科技史料》年3期有一文曾述及与本文相关的话题。该文据我国著名学者周培源(-)生前信件指出:海森堡在上海时,曾给周培源写了信,请周培源的一位表弟转交,周培源回国后才了解此事。周培源回国到上海后,胡刚復曾告诉他:海森堡来到上海后,曾到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参观。但该文对海森堡中国之行未作具体叙述。笔者查阅了当时的一些报纸,可惜的是鲜见相关报道。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则海森堡当时尚未成名且在上海停留时间短暂;二则当时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刚成立不久,缺乏与国际学者交往的经验。物理研究所初为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之物理组。年7月改组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至年该所的主要事项是购买仪器和书刊并完成该所在上海的建设,初期的研究工作定为无线电信研究和重力测验。当时常在所里的是三位专任研究员:丁燮林(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杨肇燫、胡刚復。他们于20世纪初,分别留学英国和美国,海森堡访华前与他们都未有过任何联系,也不相识。周培源在其留学期间(-)曾经受教于海森堡。年3月海森堡启程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学,行前周培源建议他从美国返回德国途中经过上海时到我国访问。在海森堡诞辰周年时,周培源曾撰文缅怀海森堡。在这篇题为《沃纳·海森堡身边的愉快记忆》的文章中,周培源提到:”在海森堡到芝加哥义务讲学之后,接到了去日本访问的盛情邀请。而后在他返回德国的路上,还乘船到过上海。我很荣幸,将他的来访先行告知了中国物理学家。继年爱因斯坦到上海访问之后,海森堡是第二位在中国登陆的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第14卷3期(年11月出版)上载有一则社闻“招待德国物理学家海深堡记略”,该文记录了海森堡的上海之行:“德国勒不格大学海深堡博士,年仅二十八岁,系著名物理学家。海氏专攻波动力学及新量子论,曾讲学于美、日、印度,当其归途,取道我国,已由中央研究院及本社共同招待,现研究院已聘其为名誉物理研究员云”。中国《科学》14卷3期有关海森堡来华的报道有关这次上海之行,在海森堡年9月25日写给其父母的家信中有所描述:“在上海我受到了物理界人士的欢迎,研究院迎接了我。我在这个城市参观并且受到晚宴邀请。那是真正的中国菜,真的很有意思。很特别的是吃中国菜要用筷子代替刀叉,使起来有点费力。上海这个城市其实不是那么吸引人,这个典型的中国人的社区与我先前所了解到的完全不一样。拥挤的人群,做买卖的,乞丐和祷告的,大家都较混乱。病人和健康人,老人和年轻人,人们相互之间很陌生”。此信中还述及海森堡到香港时曾在德国驻港大使馆逗留。海森堡年12月致狄拉克的信中又说:“我从上海到香港的旅行,十分愉快有趣”。从海森堡写给父母的家信推断,他到上海的行程应该是在年9月11日之后,25日之前。海森堡的家信显示他11日还在日本京都,而25日则已经在日本船只北野丸上航行并回忆中国之行了。海森堡在中国上海停留时间估计不会超过3天,也未见有关其在上海或中央研究院物理所作学术报告或演讲等报道。海森堡来华,是其环球旅行之一部分,也可能与周培源的建议有关。海森堡来华,或许给中国物理学界带来惊喜。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在海森堡离华后不久,即决定聘请其为名誉研究员。在《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务月报》第一卷第三期(年)二十八页”本院要闻:职员之进退讯”中记载了物理研究所新聘名誉研究员及特约研究员的情况:“该所(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所)于本年9月27日所务会议议决聘请德国莱勃兹大学理论物理院教授海森堡博士为该所名誉研究员,当经征得本人同意,并由院长发送聘书。查海森堡博士青年硕学,世界知名为新波动力学创始人之一,今能与本院物理研究所联络,实堪欣幸”。年中央研究院《院务月报》1卷3期上载“本院要闻”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年2月起正式聘请海森堡为名誉研究员,年至年该院的文件中一直载有相关纪录。《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十八年度报告》载有“国立中央研究院本年度人员统计表”,该表显示物理研究所有名誉研究员一人;该年度报告中的“本院十八年度大事志”中记录到:“十九年二月份:十九日,聘海森堡维纳为物理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十九年度报告》记载物理研究所有名誉研究员一人:“名誉研究员一人为德国莱勃慈大学教授海森堡博士(Prof.Dr.WienerHeisenberg)”。直到年在该院的《二十三年总报告》中仍然载有“名誉研究员为德国莱勃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海森堡维纳”。在中国物理学史上,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学堂多聘请外国教师以充西学教席,外国人所办的教会学校更是如此。20世纪前30年,多数高等院校也聘有少量外籍西学教师,但他们都是实际在校任教者,或今日所言的在岗教师,而仅授其荣誉或聘其为名誉教授(研究员)者,海森堡当是中国近代物理史上之第一人。笔者所找到的有关海森堡上海之行的材料仅限于此,无法准确推测出海森堡中国之行的具体时日。笔者曾与德国相关方面联络以求找到更多海森堡的书信,并企图发现其上海之行更具体的线索。遗憾的是,据悉相关材料已于二战期间被毁。3海森堡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年海森堡提出量子力学的新理论。在海森堡本人来华的前一年,相关学术讯息已见诸中国报端。张崧年于年发表《现代物理科学的趋向》,文中提到当时有两种新学说抛弃了玻尔原子唯一的直觉性,其中一种为海森堡(该文译为:海森巴格)所主张的“纯粹的不相续”说。对于旧理论所描述的原子结构,这个理论认为:“这种轨道只于人观察之时,始发生”。同年,萧桐翻译了玻恩与M.Boll合写的《德国近十余年物理学之进步》一文,其中“能子力学及波动力学”一节写道:“一九二六年时德人海森堡(Heisenberg)发表一论文,此论文篇幅并不多,而其所生之影响则甚大,物理学中久悬为未解之问题,因此而得大放光明,能子力学因此而得迅速发展。该能子力学,将原子与波动两大学说贯通一气清晰正确不减于拉个郎(Lagrange)之普通力学也,近年物理学家应用此种能子力学已得到许多惊人的结果”。在海森堡访华后,有关他的物理学成就和荣誉等事一直为中国学者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yf/1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