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著名合香专家许洺浩先生做客“麻椒不是火锅店”,为香文化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香文化起源与发展的主题讲座。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大家在悠然品茗中跟随许洺浩先生一起开启了这次奇妙的“寻香之旅”。专注实践与香对话作为中国香文化的实践者,许洺浩先生长期从事合香的研究工作,他视野开阔,观点独到,结合自然环境与现代科技,建立了独特的合香文化理论体系,并拥有以“飞瀑流香”为代表的近二十项专利。中国香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国传统文化同宗同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存世的史料记载众多,却很少有人能亲自研究其中的道理。许洺浩自年开始接触香料,到年真正研究香文化,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查遍古籍,亲自比对现存的合香配方,甚至曾专门花了三个月时间体会香料对身体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对话”过程,许洺浩对香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许洺浩:我尝试着用身体去感觉香,并通过身体的各种反应跟经典做对比,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三个月左右,通过身体的感觉,便有了记忆,为以后的合香配伍奠定了基础。香药≠中药关于中国香文化的起源往往众说纷纭,在香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个关键人物和著作总是会被提起,如明末清初周嘉胄的《香乘》,宋代洪刍的《洪氏香谱》等。但许洺浩发现,这些著作基本都是对古人用香理论的整理和归纳,在香文化的实践方面都有所欠缺。研究了大量史料后,许洺浩认为神农氏应被奉为中国的香祖。神农氏亲尝百草,以辨别植物的药性,由此发现了中药,而中药又涵盖了香药的范畴,《神农本草经》中的味中药,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可以入香的香药。许洺浩:香药和中药的区别是,香药是含有挥发油的中药。也就是说所有的香药都是中药,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能做香。香药的配伍原则与中药类似,同样法于阴阳,顺于五行。中药讲究炮制,炮制方法大部分都与加热有关。香药也需要炮制,但是在一些经典的记载中,古人沿用了中药的炮制方法,许洺浩认为这其中有明显的错误。许洺浩:古代对檀香的炮制过程是用非常好的清茶泡檀香,茶是弱碱性的,檀木里面有脂肪酸,两者中和就变成了水和盐。这样泡好以后捞出,再大火炒,炒的过程中非常香,因为里面的挥发油在挥发。我们的香谱里面,很多合香的方子都讲到檀香是这样炮制的。但如此炮制后,脂肪酸被中和,香木不能再燃烧,挥发油都挥发了,香就不再有味道,这样的檀香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养生制香如理如法当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yf/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