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女回忆慈禧的便盆要小心捧着,不能皱
引言 虽然古代没有现代这么科技发达,但是在享受和接受他人的服侍方面,古人所能享受到的待遇程度却远超今人,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们。 这很容易理解,毕竟即使到了清朝末期,慈禧等封建统治者们对人权的认知都还长期处于一个漠视状态,自由平等之风也还未刮入紫禁城中。慈禧太后虽然没有享受过现代化智能家居服务,但生活却一点也不简单,她每日享受着奴仆们最好的服侍,连出恭(上厕所方便)都不用自己动手,全靠宫女和太监奴仆们来服侍。 说起来,这些封建统治者们在享受宫女和太监们的服侍时,本质就是糟践他人的人格!慈禧自己在便溺时,竟然还要奴仆将便盆顶在脑袋上抬进寝宫,等到她方便完了之后,宫女和太监们还必须得再将装有慈禧太后排泄物的便盆顶在头上“请”出去,实在是糟践人格。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王公贵族们,会毫不顾忌地将自己的一切私人生活都展现在奴仆面前,让其提供所有服侍,他们不会感到任何尴尬,因为他们早已经不将奴仆们看作是完全的人类了,而是将其看做是没有人格的工具。 封建社会对奴仆是物化的,为了能更好地让主人享受服侍,奴仆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被严格训练和要求过的,而在被当做工具驯化的过程中,奴仆们也渐渐认可了自己工具的地位。 慈禧的出恭排场 在清朝皇宫里,皇帝、太后和妃子们出恭不会去厕所,也不会用到冲水马桶,他们方便时都是使用“官房”(便盆,由内务府制作,檀香木材质,带有天然香味),出恭也不叫出恭,而是叫“传官房”,这里所谓的官房其实就是便盆。 慈禧太后的官房(便盆)都是专人看管的,由一位受信赖得太监专门伺候管理,他必须时刻保证便盆的干净卫生,并及时填充香木末等待贵人如厕使用。 一等到慈禧需要方便时(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排便时间),立刻就会有几个宫女分头行动起来,她们各有各的差事,有人准备出恭用的房间,有人则会去传唤伺候官房(便盆储藏在寝宫外)的太监。 看管便盆的太监一直都是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的,随时准备着传唤,这边一听到宫女们的传唤,立刻就能点首自来。不过即使慈禧出恭用的是便盆,太监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抬过去给慈禧太后使用,那是大不敬,他需要先用黄云龙套将便盆严实包裹住,然后小心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恭恭敬敬地将便盆送到慈禧太后的寝宫门外。 一般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慈禧太后绝不会允许送便盆的太监进入自己的寝宫,都是让顶着便盆的太监在寝宫外“请跪安”(只请安不磕头,因为便盆还在他头上顶着呢)。 太监来到寝宫门前,要迅速将黄云龙套打开,将便盆“请”出来,记住这个请字,因为这个过程不许毛毛躁躁,笨手笨脚,但凡便盆出现磕碰,那太监就是杀头的罪过。在皇宫里,太监和宫女这些奴仆的命可没有便盆值钱,贵人一个不高兴说打杀也就打杀了。 太监将便盆请出来后,紧接着宫女们就会接手,她们会将便盆捧入寝宫内的更衣室,这时其她宫女已经将慈禧太后请下床,并帮其宽衣解带好了,但此时慈禧太后还是不能方便。 宫女们会在慈禧太后宽衣解带之前,就让太监们离开房间,接着还要取出放在更衣间茶几底下的一块约二尺见方的油布,将其取出铺开在地面上,再将手纸(其实是湿毛巾)放在壁虎的嘴上(摆件),这样完成之后慈禧太后才能“解溲”。 等到慈禧太后生理需求解决完毕后,宫女们还必须忍着臭气用特殊材质的为其擦拭干净,然后再将装有秽物的便盆捧出寝宫。 不管便盆的材质有多好,构思有多巧妙,做工有多精细,刀工有多精美,是个多么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但它本质上就是一个装屎尿的便盆。传说慈禧所使用的便盆里装有许多香木的蓬松细末,一旦慈禧的便物下坠后,立即就会滚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也不会有什么恶气味。 但这显然是夸张描述,当然会有味道了,可即使秽物再臭,宫女脸上也不能表现出来,要是皱了一下眉头,抽了一下鼻子,撇了一下嘴角,一旦被管事嬷嬷见到那就是一通重罚。 宫女会将便盆用双手捧出寝宫,交给在寝宫门外等候的太监,见到便盆后,该太监也不能有任何不耐的表现,他必须垂手躬身恭候着,一等宫女出来,他就得赶忙用双手将便盆接过来,取出黄云龙套将其仔细装好,然后将装有秽物的便盆重新顶在头上,小心运回储藏室里清除赃物,将其外部和内部擦抹干净,不许有异味,最后重新填充入香木末以备下次使用。 看完慈禧太后这一整个出恭方便的过程,是不是觉得她实在是糟践宫女太监们的人格,但当时的人们可还没有这种概念,宫女和太监们反而还认为自己服务慈禧太后是件非常荣幸的事,觉得慈禧就应该这样出恭,自己也就应该这样恭顺的伺候慈禧老太后,他们对自己的定为就是“工具”,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人看了,可见封建社会对人格的践踏。 清代皇宫手纸(其实是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yl/13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人房中4件奇技淫巧,看后让人不可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