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号第十四期熏酱班辛
檀香 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檀香树被称为“黄金之树”,因为它全身几乎都是宝。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檀香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罗勒叶 叶属温性,用于调制意大利菜,混在蒜、番茄中味道独特,增加口感。清油可用于香水或香皂中增加特别香味。叶可驱赶蚊虫、肠寄生虫等作用。可作菜肴调味,能辟腥气。多用于意大利菜肴。 藿香 八角 为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木香 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圆柱形或平圆柱形。表面黄棕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纹理。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先甜后苦,稍刺舌。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阳春砂 丁香 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药,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 丁香本身是两性花,人们说的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学术概念,也没有性别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货市场上根据外形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在植物学上的解释如下: 公丁香,指的是没有开花的丁香花蕾晒干后作为香料。 母丁香,指的是丁香的成熟果实,也是晒干后作为香料使用。 山柰 别名:沙姜、三柰、山辣,多年生宿根草本。山柰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祛湿、温脾胃、辟恶气的功效,亦可作调味香料。在民间,山柰一直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使用,其根茎、叶常用于白切鸡、白斩鸡的食用佐料。据中国药典记载,其味辛,性温,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作用;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孜然 又名:枯茗、孜然芹,在南疆则被称为小茴香。 千里香 陈皮 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肉蔻 香砂 白豆蔻 为姜科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名白豆蔻。 莳萝子 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具有温脾开胃,散寒暖肝,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腹中冷痛,胁肋胀满,呃逆食少,寒疝。 小茴香 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 烟桂 香叶 亦名月桂叶,为樟科植物月桂的干燥茎叶,是一种调味料。叶片深绿色,椭圆形,革质,味苦,清香。干燥后,苦味减少,香气增强,可以用作调料,即“香叶”。 油桂 是从生长期较长的肉桂树上剥下的皮,含油量较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等功效。 桂枝 中药材桂枝是肉桂的干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去除叶后直接晒干或切片晒干即可。桂枝辛温,可祛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 香菜籽 也就是香菜的果实,一般当香菜长至开出白色小花后,过不久就会结出果实。 花椒 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又作表皮麻醉剂。 荜拔 草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yl/4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12种最常见绿植,手把手教你叶插,1片
- 下一篇文章: 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