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出场工美大师带徒扇艺传习班开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余雯雯实习生曾逸澜通讯员沈华鸣叶秋蕙“扇骨是折扇的门面,扇骨的选料、制作都非常讲究。良竹、佳木、精牙角,制作扇骨的材质大致可以用‘竹木牙角’四字概括,一把好的扇子经得起时间的沉淀。”今天(7月18日),在第三轮“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扇艺短期传习班上,“王星记扇”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孙亚青,为学员们带来制扇材料与扇骨造型的一课。1】学生中90后00后居多,有的还是品牌创始人此次短期传习班的学习时间将持续近一个月,从7月12日至8月10日,共25名学员参与。25位学员以90后和00后为主,大多是美院毕业的学生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可谓是藏龙卧虎。早上8点多,黄小烨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和她一样,还有许多学员不到九点就赶到了教室。“我本来的专业是黄杨木雕,来短期班主要想多学习扇艺的烙画,想把这个技艺展现在黄杨木的木头上。”黄小烨今年刚高考完,她说想在这里过一个不一样的暑假。短期班开课已经一个星期了,黄小烨和同学们一起学到了不少基本理论。“上课教的知识不仅是扇艺方面,还有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关,干货非常多。”黄小烨说,传习班只有一个月时间,自己要全身心投入学习烙画,争取基本掌握这门技艺。小时新闻记者聊了一圈发现,传习班里的课堂,学习氛围蛮好,学员们上课都很认真,有的一边拍照一边做好笔记。“我是偶然看到招生消息,就报名来试一试,没想到能够被选上,上大师课感觉真的不一样。”许芳楠今天第一个到教室,她坐在第二排,时不时举手向老师提问。“我是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一直都很喜欢手工技艺。”许芳楠告诉记者,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为了上课,她专门空出时间,每天从早上九点学到下午四五点。和所有人一样,许芳楠最期待的就是最后的成品制作,希望自己能设计、制作出一把独一无二的扇子。2】省大师孙亚青拿来多把扇子教学,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做扇子真的是很苦很苦的,我们做扇子的人,十个手指头上有九个都会带着伤。”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孙亚青是今天制扇材料和扇骨造型课的主讲老师,她讲了一个半小时,水都没顾上喝。从竹子的选择、竹子的处理到如何保存竹子,以及什么时候去砍竹子,孙亚青仔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她还拿着扇子教学员们如何分辨手工扇骨,“一看二摸三掂份量,这些知识学扎实了,大家以后走出去都是行家。”孙亚青拿来多把扇子,让大家传看不同扇骨的实物,更直观地感受一把好扇骨的质感。“这次光是报名的就有90多个人。”孙亚青告诉记者,这两天上课上得很开心,大家的学习欲望很高、氛围非常好,“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我们都会拿出干货,带大家多实操、多感受,教给大家最想学的东西,希望一个月后,大家都能学有所成。”小时新闻记者从承办单位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了解到,这次的扇艺短期班,来培训的老师们,都是大咖级别的,比如会邀请中国美术学院郑巨欣、王其全等高校教授、工艺美术大师或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行业专家等共同授课。扇面书法扇面绘画檀香扇烫花檀香扇拉花新闻+第三轮“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项目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共同主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承办的第三轮“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项目,今年已启动,将以“三年带徒”+“社会传承”两大版块同步推进,扩大传统工艺“传承+传播”平台。其中,“三年带徒”版块以鸡血石雕、南宋官窑瓷、手绣、扇艺、玉雕为五项传授技艺,由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4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用三年时间培养15名徒弟。“社会传承”版块将通过短期传习班、巡展、乡村传承等多种形式开展。此次推出的扇艺短期传习班就是其中的“社会传承”板块之一。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gj/14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外销扇到景区纪念品,鬼知道几百年里我们
- 下一篇文章: 倚清风苏州成扇与扇面绘画作品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