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七咖啡WHITESEVENCOFFEE

去年年底,杨浦滨江2.7公里新贯通段,一处名为“白七”的咖啡馆开门营业了。何以取此名?“因为‘白七’的发音和上海话‘白吃’很像啊。”店老板开玩笑说。细细琢磨才知,“白”和“七”合起来是一个“皂”字,小小店名揭示了这个地方原本的身份——上海制皂厂的前身。

皂梦空间

“这里原来是上海制皂厂的一套水处理设施,由几个大型沉淀池组成。这些池子大小不一,彼此间由管道相连。”建筑师张斌还记得第一次与设计团队走进这片区域时,几个人兴奋得绕着池子跑上跑下,“我们当场就被这个空间吸引住了,这几个池子大小组合,具有很好的尺度感,并完整呈现了制皂厂的水处理工艺。”然而这些让设计师们惊喜的池子,在规划中却是“无名无姓”的工业构筑物。“按照规划是要全部拆除的,它们没有产权、没有历史身份,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上海制皂厂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远东最早的制皂厂,上海人过去用的蜂花肥皂等都是这里生产的。后来随着制皂工厂逐步迁往外地,仅在杨浦滨江留下这么一处制皂工业遗迹。踏进咖啡馆内,迎面是一个木金色拱门,穿过拱门走进去仿佛进入到了一个奇异小森林——大片的绿色满盈眼帘,在竹子的装饰架上,凑近一看,安放着透明梦幻的玻璃罩,里面竟放置着制皂厂在不同时期生产的肥皂,就像是一个微缩的肥皂博物馆,十分有趣新奇。透明泡泡里存放着上海制皂厂辉煌时期制造出来的肥皂,譬如知名的蜂花檀香皂、裕华硼酸浴皂、绿化香皂,四合一香水皂、上海香皂,海鸥硫磺香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等等,绕着看一圈,透过这些肥皂,仿佛可以看到这里曾经辉煌忙碌的景象。沉淀池里的管道原本是水流动的通道,如今换成了人在当中行走,设计师将小管子扩充为大管子。于是就有了连接各池子之间纵横交错、彼此相通的管道,穿梭其中,犹如走入迷宫,心里不禁想:当年生产的皂液也是沿着同样的通道流动。如今,过去物质生产的流动转换成了人体验式的流动,形态相仿,概念相通。“上海对于历史建筑的保留有严格规定,在使用功能和创意上都有诸多限制,反而是这没有‘身份’的构筑物,可以在设计上充分施展创意,新老结合地发挥其功能,为建筑重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才是真正的“造梦”。一根根管道内缀满科幻感的灯光,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是第三届城市空间艺术季永久作品;一根管道内布置着以“结晶”为主题的白色椎形艺术装置,这是日本设计师在看到这一制皂工艺现场后萌发的创意……“皂梦空间”将结合上海工业和肥皂工艺展示,引进与肥皂主题和生活方式有关的博物馆、展览等,从前端的香料种植到后端的手做肥皂,给市民带来全方位的制皂体验之旅。草丛上放置着巨型的香皂装置,刚建成的“皂荚岛”上缀满了“肥皂泡”,每一个泡泡里都是一块当年上海制皂厂生产的肥皂。老物件与新的当代艺术结合,变成不同的艺术装置分散在各处,提醒着人们过去的历史从未走远。“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博物馆。”胡栋表示,博物馆通常较为沉重,其功能在于梳理历史脉络。但“皂梦空间”则较为轻盈,以体验为主,让那些在这里生活过的工人和居民重返此地时,会在不经意间“重遇”他们曾经的记忆。咖啡馆空间内部通过管道打通,而空间上方又通过楼顶花园连接,保持着滨江贯通空间的连贯性。“白七咖啡”开放的咖啡点也一直延伸到花园里,顶楼的雨水花园按照沉淀池的圆形脉络延伸。一处室外香气花园内,三个圆柱状的花架围成一个个充满情调的咖啡点。“这里原来有三个早已拆除的储油罐,我们通过历史资料比对找到了它们的位置,用花架再现了当年油罐的形态。咖啡馆内部,设计师别具匠心,运用齿轮,钢架、水泥墙面等工业元素将肥皂厂进行全新改造,使得咖啡馆历史底蕴犹存,时尚与艺术感巧妙相融,散发出独特工业气质。

场地大师SPACELEADER更多类似活动秀场推荐,如果您需要办活动找场地、搜集档期报价、以及任何活动需求欢迎拨打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1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