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事》杂志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

夏日

南宋·陆游

燕子生雏梅子黄,断云残雨过林塘。

孤舟正作笭箵梦,九陌难随褦襶忙。

团扇兴来闲弄笔,寒泉漱罢独焚香。

太平处处熏风好,不独宫中爱日长。

莲茶清心

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中写道:“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是说将茶叶于傍晚放在荷花花芯,利用荷花晚上收合而清晨绽开的习性,得一夜花露清香,用天泉水烹之,味道尤绝。这虽不是荷花茶的最早记载,但却显得颇有情致。

明代顾元庆所编《云林遗事》一书中,曾记载元代文人倪云林所制的“莲花茶”:“就池沼中择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扎缚定,经一宿,明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如此三次,锡罐盛扎以收藏。”

夏日茶方|荷花茶制作小贴士

1、取荷花两三只,野荷花为佳。

2、将冬片茶用棉纱布包好,放在荷花中,以粗棉线固定花苞,放入冰箱。

3、一周后取出。(时间可自行调整)

4、将茶取出,以碗泡法冲泡。(可将荷花清香更好释放)

焚香静心

古人以果液、果肉、果皮作为天然香料,配制出清新活泼的和香。焚香消夏,香料燃起,清新怡人,香烟袅袅,香气氤氲,心境生凉。古人还会在房内摆果盘,内盛十数个清香袭人的鲜果,既可作清供观赏,又可神清气爽。

宋李嵩绘《听阮图》

宋代文人雅士热衷编写“香谱”,其中有两本宋人编制的香谱流传下来,一为洪芻的《洪氏香谱》,一为陈敬的《陈氏香谱》。南宋香事更加生活化与精致,文人雅士享受满室芬芳之外,也会亲手制香。

黄庭坚《制婴香方帖》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封为熹妃的甄嬛从甘露寺回到永寿宫时,所焚的香就是安陵容调制的“鹅梨帐中香”。其香是半透明的晶莹膏体,点燃时有酷似梨花的甜香,细腻清甜,还有镇定助眠的功效。所用香料不多,制法却比较繁琐:“沉香一两、檀香末一钱细锉,鹅梨十枚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梨汁干,才得香味纯郁。”

据说还是南唐周娥皇所制,不过首创之人是她的夫君南唐李后主。李煜诗曰:“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临春谁更飘香屑”,“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史上记载,李后主的“帐中香方”共有五种,其中有几种用到了鹅梨,为了借助梨汁而使香气发甜。

夏日香方|鹅梨帐中香

配方一:沉香一两,剉如炷大,苏合油以不津磁器盛。以香投油,封浸百日,爇之,入蔷薇水更佳;

配方二:沈香一两,细剉,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于银器内盛却,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

配方三:沉香四两,檀香一两,麝香一两,龙脑半两,马牙香一分研。右细剉不用罗炼蜜拌和烧之;

配方四: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以鹅梨刻去穰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感谢《香事》杂志读者朋友的支持,小编精心整理适合夏天的果香香方,以飨读者。

夏日香方|笑梅香

把榅桲(wēnpo)果的顶部截切掉一部分,从截面下刀挖出内核,然后将沉香与檀香的细末填到空腔里。再把截切下的部分当作盖子,重新扣合到果实之上,以麻线纵横缠缚。再用生面团在榅桲果外厚厚糊裹一层,包在面团中的榅桲果会埋入火炉的炉灰之内,用慢火缓缓煨透。最后把面团去除,而对烤过的榅桲果直接加以研磨,让果肉与其内的香末混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香膏。

夏日香方|榠楂果香

宋代制香最看重的一种香果是今人已经基本遗忘的榠楂(mínɡzhā)果。调香师们把这种香果压榨出汁液,作为一味配料添加到和香中,甚至采用类似“花蒸香”的工艺,以这种果液蒸香。一款名为“意可”的香品,便是把骰子大小的沉香粒在榠楂果液内浸泡三天,然后再一起上火蒸制,其香气微有酸涩,可祛风湿,平肝舒筋。

夏日香方|荔枝果香

荔枝壳与麝香配在一起,捣碎成末,用蜜拌和成丸,形成一款气息独特的香品。不过,荔枝壳主要是作为一款辅料,加入多种配方内,以其浓烈的辛香为和香增添活力。

编辑|晴毓轩

投稿邮箱:

qq.







































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