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梁说红木发烧的木头红木买卖圈里
老梁,梁宏达,中国媒体评论人、出版人、主持人,主持《老梁说天下》、《老梁有看法》、《老梁观世界》等多个电视节目。 曾获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称号。 老梁对红木比较了解,讲解的红木知识比较生动,"红木买卖圈里谍中谍"的故事更是惊奇曲折。 所以,推荐大家看一下他的这个专门讲红木的视频。时间也不太长,上集10分44秒,下集14分46秒。 另外,可能他在节目中有一些概念没有讲清楚,会让有些木友产生误解。所以,在此我们在视频下方的文章中解释和延伸了一下。 大家可以边看(听)视频边抽空看一下。 提示:视频文件,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上集 下集 老梁在节目中讲到:“正宗红木只有黄花梨、紫檀、红酸枝。” 他的这一论述没有详细讲清楚,“正宗”和“只有”用的可能不太恰当。 他所讲的这个概念,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红木市场上的老三样":一黄(黄花梨)、二紫(紫檀)、三红(大红酸枝)。 如果真正从纯粹的原始名称来说,“红木”这个概念实际也并不包括黄花梨和紫檀。 先说我们今天的“黄花梨”,在民国早期以前,它都是叫“花梨”,在替代用材草花梨(对应今天的缅甸花梨,学名大果紫檀)出现以后,为了区别改称为黄花梨。 至于紫檀,对应今天俗称的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以前一直都只叫紫檀,只到上世纪90年代,因为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的国际玩笑,为给大叶紫檀让路,才改叫为“小叶紫檀”。 最早的“红木”一词,唯一专指的是今天俗称的大红酸枝(学名:交趾黄檀)。 实际上它只是紫檀告罄之后的替代品,在清中期乾隆年间开始从南洋地区引入到宫廷家具中的。 并且它的木头开始也并不叫“红木”,在民间多叫酸枝木、紫榆木。而根据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档的记载,这种木头(大红酸枝)当时在宫廷造办处的叫法是"海梅木",这个“海梅木”做成家具以后才叫“红木家具”。 在传统的概念中,花梨(今天的黄花梨)和紫檀(今天的小叶紫檀)并不是红木,而是比红木身价还要高的两种木头。 在现行的红木新国标圈定的29种红木中,被认为属于明、清两代传统用材共有七种,基本都已成了收藏热点。 拓展阅读: 黄花梨,旧称花梨,民国起为区别于草花梨改称为黄花梨,对应红木国标中的降香黄檀。
紫檀,旧称紫檀,为了要给大叶紫檀让路,后来俗称小叶紫檀,对应红木国标中的檀香紫檀。
老红木,旧称红木,为区别新红木改称老红木,今天俗称的大红酸枝,对应红木国标中的交趾黄檀。
新红木花枝,又称花酸枝,清未民国作为老红木的替代用材进入国内,为了区别于老红木,花枝与白枝一起被并称为"新红木",对应红木国标中的巴里黄檀。
新红木白酸枝,与花枝相近,对应红木国标中的奥氏黄檀。
草花梨,又称花梨、香红木,基本对应现在俗称的缅甸花梨。清未民国时期大量进入,被作为黄花梨的替代用材,对应红木国标中的大果紫檀、鸟足紫檀、越柬紫檀。 鸡翅木,也是明清传统用材,明代《格古要论》中介绍的鸂鶒木就被认为是市场称的老鸡翅,对应树种有争议,普遍认为是红木国标中的铁刀木、白花崖豆木两种。 另外,在老梁的《红木买卖圈里谍中谍》中,发生故事的时间较为久远,如今时过境迁,当年用来做手脚的木头身价也早己登上神坛,这个老板应该是因祸得福了。 版权说明 本文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星卓红木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2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乳腺增生怕刮痧,刮刮就软了
- 下一篇文章: 古往今来的香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