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檀香
檀香 浴香,白檀香,黄檀香,真檀,檀香屑, 辛,温。归脾、胃、肺经。 理气药 理气,行气温中,开胃,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腹痛,胃寒痛,呕吐清水,冠心病,心绞痛。 煎服,2-5克, 为檀香科檀香属植物檀香SantalumalbumL.,以干燥心材入药。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印度、澳大利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我国台湾亦有出产。 《别录》:“紫真檀木,味咸,微寒。主治恶毒,风毒,消风热肿毒。” 《日华诸家本草》:“煎服,止心腹痛。” 《珍珠囊》:“散冷气,引胃气上升,进饮食。” 《用药法象》:“白檀调气,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辅以葛根、缩砂、益智、豆蔻,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为理气要药。” 《本经逢原》:“善调膈上诸气,……兼通阳明之经,郁抑不舒,呕逆吐食宜之。” 《本草备要》:“调脾肺,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本草求真》:“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 檀香Tanxiang 《名医别录》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albumL.树干的干燥心材。以夏季采收为佳。除去边材,镑片或劈碎后入药。生用。 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行气止痛,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膈不舒,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置阴凉干燥处。 檀香的功效作用 辛,温。入脾、胃、肺经。 行气止痛,温胃止呕。 本品功能宣发气滞,申膈宽中,温胃散寒,故凡滞气、逆气所致的胸腹疼痛或胃寒引起的痉挛性疼痛、呕吐等证,皆可配伍应用。 1.行气止痛:①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冷痛及神经性胃痛,可与沉香、木香、丁香、乌药、乳香、片姜黄、藿香、肉桂、桔梗、甘草、生姜、大枣同用,如聚香饮。②用于气滞血瘀性胃脘痛、心绞痛等,可与丹参、薤白等同用。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疼痛、呕吐清水,可与菖蒲、丁香、木香、党参同用,如蒲黄散。 沉香力专主降而引气下行,降肾气上逆,偏治下焦腹痛;檀香力专主升而引气上行,升胃气宣肺,偏治上、中脘痛。檀香偏能调气,芳香醒脾,止膈上气痛;檀香油能下行,芳香利窍,止淋病茎痛。 1.配砂仁:砂仁辛温,人脾胃经,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檀香性温祛寒,芳香化浊。二药相伍,是脾胃湿阻及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胸闷痞膈等证的圣药。 2.配陈皮:陈皮辛苦温,入脾肺经,辛开苦降,具有理气运脾、燥湿化痰之功;檀香芳香化浊,善行辛散,利膈宽胸。二药共用,开郁润燥、化痰降逆、芳香醒脾等疗效大增,噎嗝反胃即除。 3.配半夏:半夏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要药,又能消痞散结,善治寒饮呕吐;檀香温中祛寒、温中健脾。二药相伍,一降一温,胃气得和,呕吐自除。 4.配丹参:丹参能活血化瘀,凉血消肿,养血安神,善清血分之热;檀香辛散温通,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活血化瘀,能温通止痛。二药共用,治疗气滞腹痛、瘀滞腹痛,功效最佳。 5.配干姜:干姜祛脾胃寒邪,助脾胃之阳气;檀香健脾和胃,温通止痛。二药均为辛温健脾和胃之药,共用治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可愈。 6.配香附:檀香与香附相配,辛香气浓,均有一定的理气作用。香附疏肝而理气,解肝之郁而无克脾土;檀香和胃理气,醒脾畅郁,开胃进食。二味共用,不仅使理气作用得到加强,而且可调理脾胃。 阴虚火盛,有动血之嗽者,勿用。 内服:3~6克,入煎剂。外用:磨汁涂。 孙会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6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用中药药性香橼
- 下一篇文章: 上海市名中医张云鹏我一生积累的19个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