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寺和庵之间是这样区分的,很多人都不知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跟着音频,闻思修~《云水见闻-九华山》第2课 宏海法师·讲述 朝山阿弥陀佛,走的累了,在这儿歇一下,从这个山下一个小豁口上来,一路都是小小的庵堂,在九华山就是这样的,三步一个小寺,五步一个庵堂,很精巧,大概跟本地的这个徽派建筑风格有关吧,但是每一个小的庵堂里边,都非常庄严,特别是留下好多古朴的佛像,还有这样一种,因地制宜,巧妙的把这个大雄宝殿呀,天王殿,甚至护法殿,都给他供在一起,这是以前这些老和尚们的智慧,就用这么个地盘儿,尽量的把它建的庄严,那在九华山一般为什么有的叫寺,有的叫庵呢?传统上来,以前古人是有体制的,皇帝御赐的匾额,或者说有敕建的寺院,才能称之为寺,如果说民间募捐,或者是个人,有这种大富长者捐赠的,都称之为庵或者堂。那我们一路上来,大家看到了,刚才这个地方叫上禅堂,曾经有缘在这里面还住过几天,这里面,昨天听我们庙里的师父说,有一个老和尚很不可思议,叫做晓悟长老,九十岁往生,自知时至,那么在他生前的话,他是在这个九华山出了名的,佛门的这个说不好听的话“叛徒”,为什么呢,就是在那个曾经的年代,破四旧的时候,他带头砸庙,毁佛像,但是呢,因为他老人家这个智慧,可能又超出,超然于尘吧,他在博得这些砸庙的这些人的信任以后,他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他说保个什么就保个什么,由于这个机缘,他反而把九华山好多珍贵的佛像呀,寺庙遗址呀,圣迹呀,都给保留下来了,反而得到了这样的效果。但是外界不为人所知,直至九十岁他在这个庙里面,曾经住在下面,就是很简陋的地方,他不住好地方,胖乎乎的,跟弥勒佛一样。平常都是跟大家嘻嘻哈哈的,爱开玩笑,但是那天呢,他把庙里,我们一块儿的一个,昨天晚上做在一起喝茶的,一个师父叫到旁边,很严肃的告诉他,说他要走了,这师父还说,不是说好了要给你过九十岁的生日吗?他说来不及了,因缘到了,要走了,可见已经修的功夫到了自知时至,要安详舍报西归了,这就是九华山这个特殊的圣地,特殊的修行,特殊的人。就是这样的长老,就隐在这个圣地道场里边,那我们一般,现在有时候往往大家对于朝山,也会有种种的说辞,因为外界来讲,时节因缘如此,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说,名山道场呀,经济冲击呀,被这个都商业化,我觉得这样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想,如果没有这个,当然僧人住在寺院里,他有时候忙于香火,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接待,这样的堂口的话,香客,十方的信众来了拜一次地藏王菩萨,像经典里面说的,一称名,一瞻礼。都能得无量的福,能够无量的福报,能够得生人天,得涅槃,所以但凡能够踏到九华山圣界的人,都是跟地藏菩萨有缘的,那么全凭我们这些,每天把这个殿堂擦亮,供案供好,接待十方的游客,那他们修行,是内证的功夫。这个我们,修行是看不出来的,不能够一概而论。再者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时节因缘到这里,那就我们只能依着这样去,更多的去弘扬佛法,更多的去,让大家来种这个善根。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说,表面的文章。就觉得说,佛门不清净,或者说僧人不合法,其实就像我们常说的,有时候,我们就看见乱石一堆,就把这个乱石全部给扔掉,殊不知呢,真正的美玉也就隐藏在乱石之中。所以当我们把乱石一概而论的全部扔掉的时候,也就把美玉全部扔掉了,是很可惜的。出来朝山,就应该带着这种虔诚,到处都是佛菩萨的示现,步步都是圣地的加持,那么才能真正说,功德无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现在来到这个地方叫东崖,一路上来,有好多的摩崖石刻,上面还有好多碑,都是名人的题咏,这是古来的一个文人墨客的习气吧,走到哪里都要写一写这些,吟诗作对,当然这只是为了自然美景,为这些山川来生色,可是真正到这个圣地来朝拜的话,我们主要是学习圣和贤的心法,主要是起到这样的功德,这个地方叫东崖,是因为它在化城寺的东面,是处于天台顶,和前面的神光岭的中间,九华山它都是一岭一岭,一脉一脉的,以天台为最高顶,周边有九十九个岭,为什么叫九子山呢?就是围绕的像儿孙满堂一样,这个东崖呢当时就是地藏王菩萨,初来到九华山的宴坐之处,那会儿金地藏到这里,后面这个崖,下面像一个屋子一样,所以又叫宴坐崖。后来在这里呢,又建了一个寺院,现在上面叫做东崖禅寺,那么去到前面的百岁宫,这里是必经之处,看一下,对面能望到当时地藏菩萨,也就是金乔觉比丘,拜经的地方,叫拜经台,下面一望无际都是竹海,那我们刚开始给大家讲到说,为什么叫地藏,地藏就是他有生长的意思,这个地藏菩萨,他有一个功德,就是能让万物,草木,粮食能长的滋润肥美。特别是这是一则正史里边记载过的故事,就是在万历年间,明代的万历年间,当时饥荒年,所以方圆多是里不长粮食了,没有吃的,就只有九华山,这一带呢,你看下面都是竹海,沿途,从竹子的那个上面,开了花,结的粮食,像麦子一样,当时救活了好多人,因为可以当做粮食吃嘛,一共历史上有这么两次的饥馑年,都是地藏菩萨慈悲,也就是偏这里显圣,示了这个灵验,跟他有因缘的众生,受到这个恩惠,这是在正史里面记载过的史实,所以你看这个圣地呢,不可思议,昨天我们现炒现卖一下,看这个九华山志的时候,还写到唐朝有一个叫做,叫做健可的,是一个官,官宦,他当时信佛,到了庙里边就问出家的僧人,说我要是相信佛菩萨,该依靠哪一尊呢?说地藏菩萨慈悲,自弥勒菩萨(下生)以来的众生,都归他管,你就以地藏菩萨为本尊。那么古人非常的虔诚,他就把地藏用檀香木,做了三寸高的这么一个地藏像,就系在他的发际里边,后来他每日就是称念地藏王菩萨,这在经书里边也说了嘛,说功德无量,那么称念地藏王菩萨,有一次呢,因为他为官呀,有一次在兵马乱的时候,大概是有异兵吧,就把他围起来要砍的时候,当时就看到他头顶上的这个发际里面放光,把那个贼兵都给吓走了,后来还有一次就是,兵乱完了以后,他又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上任,换了官职了,上任的途中有他宿世,也就是宿世的因缘吧,今生结的仇家埋伏在路口,要打算把他害在这个路途中,结果,等这个健可这个官,这个人经过这个路的时候,一路上,他的那仇家,埋伏在的那些,想害他的人,看见的全是比丘,就是出家人走过去,没有看见他。所以后来才知道说,原来地址菩萨,一直在暗中护持,大为震惊,就自始,始终受持地藏王菩萨名号,一直到,有一次到了一个地方,他是住在一个山脚下,那么晚间呢,就有一个像小孩一样的声音,告诉他说,早走早走,快走,他还很奇怪,觉得说这是什么意思,那么他就离开这个地方,又往他方去了,果不其然,晚上这个山洪就从山上冲下来。就把他住的这个客栈,就给冲的淹没了,如果他再住一晚上,就必死无疑。这个人一辈子虔诚的供养,恭敬称地藏王菩萨,直至他死的时候,双手合十,念佛回向,而且在走的时候,他这个发髻里面,依然冒出来这个,就是供的地藏菩萨的光,直指天际,所有的人当时都看到了,后来他这个身体就是,咽气了以后,那个光就冲着天际就收回去了,就是在《九华山志》里面,在各个圣迹呀,还有名胜呢,后面附了这么一则,就是提醒大家,我们来寻访山川灵秀,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不要忘了这是佛教圣地,而且是地藏王菩萨的应化道场,来到这里的人都是跟地藏王菩萨有缘的,所以要学习地藏王菩萨的这种,大愿慈悲精神,你看,四大名山,特别是九华山,有一股别的山没有的幽静,这就是地藏王菩萨,他的这种愿力宏深,这种同步的感应吧,这个应化道场的特色,也跟菩萨的功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来到这里,要念念不忘,不要忘了,欣赏美景的时候,要念念不忘地藏王菩萨,称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也对地藏王菩萨生起信心,常依着《地藏经》所授予我们的,这个教法,依教奉行,真能长期执持下去,必然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同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常说,地藏菩萨的大愿,跟阿弥陀佛的大愿,其实确实是同步的,地藏菩萨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言外之意就是众生都成佛了以后,他就成佛,阿弥陀佛说,假如生到我国土的,众生不成佛,那么我就不成佛,他已然成佛,那么就意味着众生必然成佛,所以两位佛菩萨的愿力是完全一致,在这个娑婆世界,跟我们众生偏有因缘。希望大家能够发愿,很多人学佛是起源于地藏菩萨,就是他代释迦牟尼佛,护佑弥勒出世以来之前的众生,那么阿弥陀佛就在西方极乐世界,等我们回到我们的本有故乡,这是一个相当完美的结合,是非常殊胜的法门,请大家在参学九华山的时候,也可以好好的去悟他一悟吧,阿弥陀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9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我劝你读莫言,不仅仅因为他是诺贝尔
- 下一篇文章: 夏威夷交通運輸部HDOT通知關閉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