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痤疮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1/8580082.html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艳秋无言已成诗

在散文写作中,是否存在着一些伦理,如同诗歌一样,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也就是说,文如其人,文同其人,作品和作者相互印证。这个不好说。我们见识了浪漫情怀的李白,离开皇宫,行走于山川江湖,访仙问道,留下了太多诗篇。孤独的屈原,写了悲愤的《离骚》,没有苟活,而是走向了汨罗江。还有杜甫“百年多病”的蹉跎岁月,苏轼的放逐天涯海角,范仲淹一再被贬官,获得了“范三光”的名号。他们的生涯际遇俨然已经和他们的作品合为一体,成为了他们文学理想的一部分。19世纪的诗人拜伦热爱希腊文明,捐出全部资产武装了一支部队,亲任指挥官,36岁牺牲在战场上,这行为如此狂热,如同他的诗歌。那些用生命参与写作的人,还有雪莱、普希金、川端康成和海明威。而今,更多的作家选择了这样的信条:“像上帝那样思考,像市民那样生活。”写作者以分裂的方式,单纯“用笔来写作”,而不让人生参与其间。据说歌德就是这样的作家,他没有“毁灭自己于深渊之中,毁灭自己于作品之中”,他是写得好又活得好的那个人。究竟哪一种创作更加打动人心,不好去评判,这也许是作家自身的创作方式吧。眼前,一本王艳秋的《草木引》,就这样打开了一股梅兰之气,打开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清欢,打开了“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古风古韵,打开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打开了生命中曾经有过却失落已久、曾经向往而未曾实现的感动。印象中的山东威海人王艳秋,日常在新锐散文群里默默少语。未曾想,人家把日子过成了这样。不经意间,她的日子已成了诗。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如何会在茶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光那茶的名字就有清雅的、冷艳的、素淡的、火热的、柔婉的、甜腻的,就比如丹霞、雪山、凤峤云雾、凤峤烟雨、云岭翠琪、小青、二红,听听名字已经舌尖生津,更何况清风明月下一番烹茶自饮呢。我无法想象,古人有九雅:寻幽、酌酒、抚琴、莳花、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王艳秋居然“附庸”了六分。冬月皎皎,案头一盆金丝菊,檀香燃起,古琴曲悠悠,清雅的散普茶香。此刻,她起心动念了:今夜会不会落雪,如月华一般覆盖大地?我无法想象,一股暗香在后院飘动,那个寻香的人,如何满院子转圈儿嗅,在院外马路边去找,仿佛就是魔怔了一样。最终也不知道这暗香是无花果还是十里香。因为爱上了盆景,她学习修剪,跟盆景对视了一个下午也没能下得去手。待狠心闭眼下手去了,竟然小有所成。此后的日子,她开始对每一株花木“动手动脚”,经常因为一剪下去剪坏了大呼小叫,让先生一惊一乍。为了寻访腊梅,她穿山越岭,直奔花棚而去,去找养花人,央求养花人同意采了一些花苞回家玩茶。临走贪心又犯,向养花人求了几枝花枝带走,清供在茶室里,仿佛栽植了一片梅林。有几年的八月十五,她准备了月饼和葡萄,燃上了檀香,邀约家人一同祭月。然而没人响应,甚至月饼也不肯赏脸吃一块儿。她自己取了月饼对月亮咬一口算完事。她感叹,这些人啊一点仪式感也没有。她喜欢菖蒲。哪怕只是梅花盆里钻出来的类似菖蒲的草。她爱收集石头,来自五湖四海,却都是平常的,并非传家之宝,也不是任何的名石。她只是喜欢它们的颜色、花纹和造型。因为爱茶,她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xw/1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