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
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http://m.39.net/pf/a_5777869.html 最近看了两本书——梁晓声的《人世间》和埃本.亚历山大的《天堂的证据》,看《人世间》是因为这段时间热播的同名电视剧产生的无数话题引发了我的好奇;看完后怅然若失,心里急于想填补点什么,又像醉酒的人需要喝碗醒酒汤。在办公室翻到了一位小友留下的几本书,这几本书在我眼前放了几年,没动过看它们的心思,书名大多是心灵鸡汤类或实用操作型的,只有其中一本《天堂的证据》相比之下,似乎特别一点,看了几页便放不下了。 我看《人世间》,仿佛被梁晓声带着将我们国家的这段历史又回顾了一遍,牵动了一串记忆中正逐渐远逝的词语,如文革、知青、老三线、改革开放、官倒等。最初看关于文革和知青之类的伤痕文学是在初中阶段,做为一个乡下孩子,那时能看到一本《啄木鸟》、《收获》、《十月》等文学刊物都很不容易。当时年龄尚小,仅限于为文章中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兴悲喜之情,如今回炉这一课,更能深刻理解个人命运从来与家国命运分不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纵使这样,深陷暗黑泥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来。 网评《人世间》的人很多,大家对里面人物的喜好和解读都差不多。我最喜欢的人物自然也是秉昆,同时还有白笑川和邵敬文,秉昆的人品自不必说,白邵二人内心清傲正直,行事圆融仗义,这老中青三代的忘年之交,是我最渴望和珍视的情谊,特别是白笑川与秉昆之间,兼具师徒之恩,父子之情。这个阶段的秉昆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家有贤妻美眷,外有良师益友,工作可心,家计不愁。 水自流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不是主角,他的出场,总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做为黑道老大,干着不法营生的同时,又透着点儒和义,他出狱后经营着一家无利可图的书店,却是为了圆年少时的梦想。崇文书店的开张与结业也暗喻着一个时代的对知识的态度。 书中将周蓉这个人物描绘得很好,美丽、聪明、有才气,像个女斗士,许多剧评却说周蓉是个自私任性的人,我认为还可以加上“虚荣”和“势利”两个词。有一种的虚荣和势利并不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而是在名气、地位和光环面前,她对周楠与玥玥关系看法上的转变,对郑娟与郝冬梅态度的区别等,无一不说明这一点。不过在与导师推让出国名额那个章节又让我很感动,也许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吧。 郝冬梅这个人物也挺有意思的,她前面一直都是知书达礼、善解人意、温婉大气的形象,不知为何在秉义过世才四个月,便迅速改嫁侨商,一幅阔太样子。这个人物不由让我想起契珂夫的小说《宝贝儿》:宝贝儿“老得爱一个人,不这样就不行”,她爱她的爸爸,婶母,还爱过她的语法教师,她爱第一个丈夫、第二个丈夫,还爱她的房客及其孩子。她和谁在一起,就全心全意地爱着谁;她爱谁,谁的见解就会在她身上附体。 书中金、曲两个革命的老太太关于“反思”的那段话也值得圈出来看一下:“……当年我们俩口子,你们俩口子,都是底层人家的儿女。我们闹革命依靠的是老百姓,为的是老百姓,那是真心实意的,不怕坐牢,不怕牺牲,革命胜利了,我们成干部了,还是愿意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勉励自己,可是呢,我们的儿女搞对象,我们却特别反对他们与老百姓的儿女结成夫妻。说到底,是我们自己怕和普通老百姓结成了亲家……”这段话我看到的是两个意思:中国几千来年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革命者也不能免俗;此一时彼一时,条件变了,环境变了,就算“初心”还记得,行动却是做不到了。 《天堂的证据》讲述的是一个真实事件,一个医学奇迹,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异世之旅。一个叫埃本.亚历山大的神经外科医生,毫无来由的生了一场病,大脑中控制思维和情感的部分完全失去了功能,历经七天的无效治疗,当他的主治医生决定放弃的时候,他却突然睁开了眼晴。这一天,连下一周的倾盆大雨停了下来,旭日东升,天边呈现一道完美的彩虹。 在这濒死的七天中他的灵魂离开躯体,游历了天堂,那是一个由爱和美好构成的比现实更真实宏大的存在,他认为这七天的灵魂出窍证明了灵魂是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也验证了爱是最重要的情感真相。他之所以确信他是亲历了天堂而不是失去意识后的幻觉,除了亲历的感觉比他刚清醒过来的那几天更清晰(刚醒来的那几天总有一些惊人的胡言乱语和不可思议的行为),还在于在他痊愈后的某一天,他看到了从未谋面的妹妹的照片。他曾经是个孤儿,找到原生家庭的亲人时,这个妹妹已因病去世。他震惊地发现这个照片上的女孩,就是他游历天堂时的守护天使,连衣物穿着竟都一模一样。 “我们一直被引诱着去相信,科学世界观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万有理论,这种观点几乎没有给灵魂、精神、天堂或上帝留下什么空间。”科学与信仰之间的矛盾并非无法协调,埃本得出的结论是科学解释物质的东西,人类自身的奥秘,人的灵魂和灵性由信仰来守护。我们的意识被我们的肉体禁锢,只相信和理解我们看到或对我们自身有益的东西,某些灵光乍现的一刻,被认为是超越自我,其实那才是充满灵性的真正的我们自己。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东方西方,人情上总有相似的地方。比如病床前亲人日夜守护,不离不弃,不在病床前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祈求神(佛菩萨)保佑……就像我们身边熟悉的同胞们遇到这类事情时的操作。 当我看到书中守护天使传达出“你被爱包围,你没有恐惧,你不怕犯错”的信息这一段时,我想到的是《心经》中“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几句经文;“一阵温暖的风过,就像最美好的夏日中你所体验的那样,风拂过树枝和花朵,就像神圣的水流过……将我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更充满生机。”仿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岸边无数旃檀香树,吉祥果树,花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條密集,交覆于地,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描绘的泉池妙景……“每当我静默地发出一问,答案都会以光、色彩、爱与美好的形式向我涌来。”这样的描述,多像佛光涌现的景象! 《人世间》是虚构的小说(当然也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天堂的证据》却是作者亲身经历,两本书的书名是如此巧合地关联,此时恰逢清明将至,风和景明,目之所及,多彩斑斓,光华绚烂,早已分不清天上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xw/12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自己积累下次可别再说鲁迅说的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