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专题三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105/5817680.html 01 知识点概要 简要概括: 一.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狂欢化”理论。指的就是避雅求俗。崇高降格,为低俗升格,使平民俗语、百姓口语、幽默讽刺甚至下流避讳之词皆可入文。 二.小说的狂欢化意义,正是对官方话语秩序的戏仿性的解构,对民间文化的热烈赞美与弘扬。可以说,莫言小说的艺术风格是狂欢化的。 02 具体展开 具体展开: 一.莫言小说叙事的狂欢化 1.故事与人物的传奇性。 这在莫言的长篇小说中尤其明显,对莫言来说,对传奇的偏好已经突破了小说文体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限定。传奇对于莫言小说的创作更是一种基本思路以及重要的创作模型,体现出作家独特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基点。 2.叙事感觉的狂欢化 首先是场景的狂欢。《檀香刑》中就有着令人触目惊心、心醉神迷的刑场狂欢。 《红高粱》中精彩的“高粱酒宴”的描绘,也是一副狂欢式的场景。 《生死疲劳》中众声喧哗的“复调”叙述中,狂欢节式的广场化图景在小说展示的每一个轮回场景中都能看到。 3.语言的狂欢 莫言娴熟地运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平时生动,简短明快而又富于极强的冲击力,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体现出原生态的民间风味。 03 深入理解 深入理解: 莫言小说狂欢化叙事特点作为先锋小说家的莫言一直试图让他自己的每部作品都有其存在意义。“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本身即应具有超越性,否则,文化进程的巨大时差使我们的文学比世界文学慢一拍,总在发生错位而不构成对话。”从他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莫言的小说变异与创新体现在:不断超越自我、消解某种精英意识、颠覆即成的叙事模式,这些变异与创新也使其作品具有了狂欢化色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xw/9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莫言ldquo来rdquo了
- 下一篇文章: 莫言笔下的酷刑檀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