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洗脸用什么,你造吗青音小店
按照《礼》的要求,君子每5天应洗一次澡,每3天应洗一次头发。看来古代人不是每天都洗脸的……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洗脸呢? 在《礼记·内则篇》中,有“冠带垢和灰清漱”的记载,说明古代人发现草木灰中含有能够去油污的碳酸钾,他们可以用草木灰洗涤。 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考工记》中,有“涑帛……淫之以蜃”之记载。 蜃,就是贝壳烧成的灰,它和草木灰水作用就能产生强碱——氢氧化钾。 用强碱来去油去污是个好办法! 时间到了汉代,人们发现了天然的植物,尤其是中国大地独有的皂角树,人们取其皂荚来洗衣、洗头。 再往后的《世说新语》中有记载,晋时王敦初与公主结婚,如厕时误把净手用的澡豆倒入水中当作点心吃下,引起了笑话。 这说明澡豆至少于魏晋时,皇家已开始使用。 到了唐代,澡豆更受到皇室推崇,及至中唐渐渐向民间普及。 《文昌杂录》中的“唐岁时节物,元日有屠苏酒……腊日则有口脂、面药、澡豆”可证。 当时间到达宋代,人们的洁面用品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所谓“肥皂团”,据后来李时珍解说,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中国后来的“肥皂”一词就源于此。 当然,南宋时期在民间除了天然皂荚,无患子等类的植物也是清洗较为常见的原料。同时期的金人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名为“香碱”。 李时珍后事注解“石碱出自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为石,连汁售之四方”。 可见与现代的用法也颇为相似了。 到了清代,人们的选择更多了。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第37回写长姐儿洗手:“洗了又洗,搓了陈香肥皂,香豆面子,又使了些个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当然很多普通人家也会选择用淘米水洗脸,效果也不错。 当然,现代人的洁面有很多选择。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使用肥皂、香皂这类洁面单品,而是更多地选用经过合理加工过的产品。比如洗面奶。 洗面奶是由油/水相物、表面活性剂、保湿剂、营养剂等成分构成的液状产品。 品质优良的洗面奶具有清洁、保护皮肤等功效。比如这一款—— ▲ 莎娜(SANA)豆乳洁面乳 纯天然豆腐的萃取物补水抗衰老 购买请长按下方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ls/3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季用熏香香囊净化空间和体内湿浊
- 下一篇文章: 节气清明时节警惕烧香伤及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