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科的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香学传播者

香的起源跟人类的起源一样早,什么时候我们有了人类的思维,什么时候就有了香。

陆栢茗,香学传播者、《沉香》作者,为创立"香学"这一独立学科,长期亲身探访、采集、研习,开办香文化公益课堂,对香学研究和普及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国人调香的时候不单讲究气味的美好,同时也讲究方子的组合,它要符合医理和药理,不能相互产生反作用。中式的熏香讲究一方一效,每一个方子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功效。有的方子可能凝神,有的方子可能通窍,有的方子可能镇静,也有些方子可能让人开窍、愉悦,也有些方子可能增加血气的运行速度等等。

中国人在有文字记载以后出现的香料有很多。有一些可能来源于后期从国外的引进,比如说胡椒、檀香。也有些香料是我们文字记载中就有的,比如说菖蒲、艾草、泽兰等等。数以千计甚至上万种,在陆栢茗的实验室里摆放的天然香料的样本,以及一些长期所使用的就有50多种。

无论是中式熏香也好,中式香方也好,中式合香的制作大概分为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是药材的预处理,所有的香料、所有的中草料,用到的所有材料都要进行预处理,简单地可能只是烘干、晒干、阴干,复杂一点的可能要粉碎、炒、蒸、煮等等各种各样炮制的方法。当把它粉碎到一定程度后就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完了以后进行塑形、调方,塑形调方完毕最后把它制成一根一根的线香,一块一块的香饼,一粒一粒的香丸。

大部分人所熟悉的香水属于欧美体系,是液态与液态进行混合;其二便是北非体系,以埃及为首的芳香油膏制品,人们熟悉的护手霜、护肤霜就是北非香膏的演变;其三就是南亚体系,漫山遍野的香料资源造就了闻名遐迩的精油,同时也催生了以精油为代表的南亚香薰文化。

中华文明孕育了世界四大用香体系当中的东亚体系。区别于其他体系,在调配的时候我们不太用液态与液态进行混合,而习惯于用固态与固态进行混合,或者是固态与液态进行混合。

所有的芳香物质,无论是中式熏香也好,法国香水也罢,首先大家追求的都是气味的优雅、美好,能够带来极大的愉悦性。除了愉悦性以外,中国人还追求熏香的功能性,比如是它的养生功效和医疗功效。

《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薛宝钗有从胎里带来的热毒,偶尔会犯病,会出汗、面色潮红、呼吸不畅、咳嗽。曹雪芹用了很大一段笔墨在描写如何治疗这样一种怪病,就说到了一种药叫“冷香丸”。

在曹雪芹记载当中,无论是所使用的四种白色花的花瓣,还是没药,还是黄柏,都是香料。书中曹雪芹创造了一种既能作香料使用,又符合医理的这么一种药。这个药不但治了薛宝钗的病,书中还记载了它有一种幽幽的香味,贾宝玉闻了以后想要尝一下,说明这个药非常好闻,而且能够治病。

年,陆栢茗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沉香》,对沉香的形成、分类、品鉴、辨识技巧、使用、储存方法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系统梳理。

现在,陆栢茗正在写的书叫《中国传统香学概论》,试图以现代科学的方式来给中国传统的各种各样的用香技术、香学知识构造一个框架。这样的话搭建一个当代的现代学科式的框架有利于更多的人更好地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陆栢茗喜欢香料、喜欢教课,喜欢他的学生们,研究香学对陆栢茗来说首先是一种职业,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教书的,后半辈子就用来教教书、看看书、写写书,就这三件事。

物色

我们中国人也通过用香来修心、修性、修德,所以也有以香识德,闻香悟道的说法。其实不只是香,所有传承下来的文明都会对思想和文化有一定的呈现和表达,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通过一些细节性文化、分支文化最终汇总起来的。所以香文化并不是特殊的,或者是完全独立于我们总的文化之外的,中国传统香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华文化有什么中国香文化就有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xianga.com/cxpz/12681.html